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韓世忠的墓地在哪里 韓世忠的祠廟墓地介紹

2017-01-05 23:36:3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韓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陜西省綏德縣)人 ,南宋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

韓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延安(今陜西省綏德縣)人 ,南宋名將,與岳飛、張俊、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

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yīng)募從軍。英勇善戰(zhàn),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zhàn)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重大的貢獻。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死后被追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宋孝宗時,又追封蘄王,謚號忠武,配饗宋高宗廟廷。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韓世忠的祠廟墓地介紹

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墓碑,矗立在江蘇省蘇州市靈巖山麓。韓世忠的墓碑全名為“宋故揚武翊運功臣太傅鎮(zhèn)南武安寧國軍節(jié)度使充禮泉觀使咸安郡王食邑一萬八千三百戶實封七千二百戶進封蘄王溢忠武神道碑”。據(jù)測:碑寬近3米,連同龜趺碑座高達10余米。碑文共88行,每行150字不等,共計約13200余字,所以人們都稱其為“萬字碑”或“蘄王萬字碑”。碑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記述韓世忠的抗金事跡,突出他正直無畏、忠憤激烈的愛國精神。如碑文寫道:“檜(指秦檜)主議(指議和)甚力,自大臣宿將萬口和附。王(指蘄王)獨慷慨泣涕上章以十數(shù),為太上(指宋高宗)開陳和議不可之狀?!?/p>

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曾為韓祠(即紀念和祭祀韓世忠的祠廟)寫一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就提到“萬字碑”:“祠廟肅滄浪,更尋來一萬字,彎碑(指蘄王的大墓碑)新煥巖前榱棟。”這正是以懷念這位英雄名將來激勵自己。

韓世忠死于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同年十月葬在蘇州靈巖山麓。當時,他并沒有被封為“蘄王”,墓前也沒有墓碑。因為當時秦檜還在,竭力阻止高宗“車駕臨奠”,喪事簡略,營墓也不可能鋪張。直到葬后26年,即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宋孝宗才追封韓世忠為蘄王,并為他立碑,敘述韓世忠抗金功績,用字萬余,成為一篇最長的悼念文章。

1939年6月,蘄王萬字碑被颶風吹倒,碎為十余塊,1946年才由當?shù)仂`巖寺住持妙真等請工扶正。可惜碑已斷碎,只好分兩段并立。解放后又進行修整加固,供游人觀仰。

蘄王廟

蘄王廟占地面積不大。一尊高約5米的韓世忠雕塑佇立在山門前,通體為花崗巖雕刻而成。“韓世忠”頭戴戰(zhàn)盔,身披紅色披風,左手持劍,右手呈拔劍狀,眼望戰(zhàn)陣、表情堅毅。

雕塑背后是蘄王廟前殿,殿前里有一對古時的石獅,殿中陳列著十余方清代、民國的石碑,記錄的是一步

巖與蘄王廟的歷史??邕^前殿便可進入正殿大院。一孔高大、寬敞的石拱窯洞便是蘄王廟的正殿,正中是韓蘄王和梁(紅玉)娘娘的坐像。大殿西側(cè)為古佛殿,再西則為供奉關(guān)帝、文昌的樓閣。

前殿的西側(cè)立有一座牌樓。其橫額分上下兩段,上段寫著“宋韓蘄王故里”,下段寫著“中興佐命”,橫額兩面相同。廟正面的石柱子上,刻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恢復中原志同諸葛”,下聯(lián)是“再扶宋室功邁汾陽”。在這里,把韓世忠比作三國時期六出祁山的諸葛亮和唐代平定安史之亂的汾陽王郭子儀。石柱背面也刻有對聯(lián)一副,上聯(lián)是“東南半壁仗孤?lián)危两窠咸先缏勡惫摹?,下?lián)是“西北一天祟血食,撫此山川郁郁隱護風雷”。這座牌樓,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聯(lián)語為綏德知州凌樹祟所書。

蘄王廟東側(cè)的山崖之上,還留有清道光年間綏德州知州江士松題寫的“福祿壽”等石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