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蕭繹究竟為何要焚書?理由是什么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焚書”。“焚書”是對文化的踐踏。因為書籍上所記載的各種思想不統(tǒng)一,有的甚至相互對立,所以統(tǒng)治者通過焚書可以消除異己思想。專制時代不僅政治上,文化也逃脫不了被專制的厄運。
提起焚書,一般人馬上會想到秦始皇和清朝的文字獄。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大規(guī)模的焚書不止這幾次,發(fā)生在南北朝的一次焚書就同樣是文化史上的浩劫,只不過其他朝代焚書是為實行思想文化領域的專制統(tǒng)治,這次焚書的起因則完全不同罷了。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亂的年代,朝廷走馬燈似地更換,但和三國時期一樣,政治、社會的動蕩并沒阻滯文化的發(fā)展,這時期的一些統(tǒng)治者的文化修養(yǎng)也較高。比如南朝梁的幾個皇帝,雖然治國平天下的本領一塌糊涂,卻都酷愛文學,周圍聚集了一班文士,看起來一派風雅。蕭繹,也就是這次焚書的主人公,是梁朝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與父兄一樣愛寫詩論文,盡管他們熱衷的宮體詩格調低下,為后人所不齒,但在當時卻風行文壇。蕭繹為人“多猜忌,于名無所假人,微有勝己者,必加毀害”,“雖骨肉,亦遍被其禍”。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亂,蕭繹心懷鬼胎,擁兵觀望,坐視父兄圍困敵手、先后遇害。接著,他又殺戮了好幾個兄弟,終于在公元552年奪得帝位??上Ш镁安婚L,皇帝只當了兩年,北朝的西魏就攻進了梁都城江陵,他也被俘丟了性命。
做為一個殘暴昏庸的君主,蕭繹的死沒人感到惋惜,可他臨死前的焚書之舉,卻讓有識之士扼腕不已。史載江陵城破時,蕭繹將宮中十余萬卷藏書付之一炬,還將寶劍在柱上擊斷,哀嘆:“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被俘后,西魏人問他為何焚書,他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p>
蕭繹的焚書是在個人陷入絕望境地而做的非理智之舉,與秦、清等朝代為愚民而強令焚書有本質區(qū)別,因而后人也往往對其此舉抱以寬容的態(tài)度。但從客觀角度看,大規(guī)模的焚書必然是一場文化災難??梢韵胍姡粋€醉心文學的皇室的浩瀚藏書中定然有一部份民間罕見甚至全國獨一無二的珍貴典籍,這些珍品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對文化而言,無疑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有人說其罪甚于項羽之焚阿房宮,并不為過。
蕭繹回答為何焚書的話則令人玩味。南朝時近乎病態(tài)的宮體詩盛行,文人普遍精神空虛墮落,蕭繹也不例外。他一生寫的詩文不少,可根本看不到反映動亂時代人民疾苦的作品,全都是些風花雪月之作。可以推想,他所讀的所謂萬卷書,其內容也不會出此范圍。身為亂世中的統(tǒng)治者,毫不關心國計民生,而是成天沉迷于這類無聊腐化的文學中,不亡國才是怪事。這不是書的錯,而是他讀錯了書。可是他至死執(zhí)迷不悟,國破身死之日,還不反省自己的昏聵無能,反將亡國歸咎于書。他這番話是不是后來常在神州暗流涌動的“讀書無用論”的濫觴不得而知,僅以其所為所言而看,他確實是被所讀的這萬卷書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