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三仙山的傳說 歷史上蓬萊三仙山的神話故事
蓬萊三仙山傳說:蓬萊傳說:自古就被譽為“人間仙境”。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盤古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zhí)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混沌開矣。天地即開,盤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陰陽所化,男曰伏羲,女喚女媧,兄妹也,皆為人首蛇身。
開天辟地,然天地無色,杳無生機,伏羲女媧居其中,甚閑,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劃溝壑,乃成江河,奔流向東,成東海。堆溝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間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卻無生息,女媧甚聊,遂搏,黃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生。天地之間遂有五仙五蟲,天,仙者,黃土為之也;人鬼妖者,引繩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萬物之由來。仙者自清,獨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轉星移,歲萬載,塵世間人鬼妖甚囂,不平,言:吾等皆女媧所造,為何獨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卻要飽受輪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淪者,枉為仙,仙言:人間若有德善之人,可尋至蓬萊,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語既出,在人間便引起軒然大波,人、鬼、妖無不勵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證大道。正所謂是:人間有仙境,得道在蓬萊。是也。
成為傳說中的山:出現(xiàn)在昆侖之后,純屬于秦漢以后興起的神仙信仰的產(chǎn)物,人為色彩已經(jīng)很濃,是形成道教的先聲。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不死,它源于神話思維,正式形成仙人、仙話卻是在階級社會。縱觀兩千年的仙話史,它與神話既相聯(lián)系,后來又有區(qū)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動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階段,中心圍繞著人的活動和欲求。動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修煉,先成精,后成人,最后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間若碰到意外的挫折,還有可能前功盡棄。
那么,為什么秦漢時期會興起成仙之風。這與先秦的戰(zhàn)亂有關。戰(zhàn)國時期,都想統(tǒng)一中國,戰(zhàn)事不停,人們生命沒有保障,渴望有一個超塵脫俗的仙境,既能遠離戰(zhàn)火之害,又可修身養(yǎng)性,延年益壽,便在神話幻想的啟發(fā)下,想象出一個仙界。秦、漢統(tǒng)一以后,最高統(tǒng)治者為了能永遠享受舒適的生活,更希望長命,最好是不死,于是從上至下掀起了狂熱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轉變而來的方士們,其中一部分當時對文化很有貢獻的知識分子,也有一部分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統(tǒng)治者,大肆宣傳傳聞中的海上蓬萊、方丈、瀛洲,這便是東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說”,總稱為東方的蓬萊仙境。戰(zhàn)國末的齊威王、齊宣王與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勞民傷財?shù)嘏扇巳ふ遗钊R仙境,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到達過,不是三神山隱于水下,便是因大風所阻,半途而返??梢娝^仙山,實在很虛無繚紗,是那部分方士們的瞎編。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齊人,曾向秦始皇上書,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帶了數(shù)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錢,沒有結果,后干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國和日本的民間都說他去了日本,有的傳說還把徐福描繪成因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遠渡重洋。到日本以后,他用帶去的種子和農(nóng)具,在日本傳播中國的農(nóng)耕技術,被日本民間尊稱為“司民耕神”和“司藥神”。傳說日本有三個地方叫蓬萊,即富士山、尾張國熱田宮與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語“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東渡的傳說在日本和東南亞都有廣泛的影響。當然,徐福是不是真的東渡了,東渡能否有條件帶領數(shù)千童男童女,這屬于學術問題。中外學者正在探討。
東方仙境興起之后,逐漸取代了西方昆侖,成為長盛不衰的仙人家鄉(xiāng)。民間一提仙境,多知蓬萊,鮮提昆侖。漢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專門在皇宮的甘泉宮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傳聞的蓬萊等仙山,耗資甚巨。
蓬萊:傳說是神山仙府收藏秘錄、典籍的地方,東漢的學者也稱藏書的東觀為蓬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