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三國劉禪真的是個缺心眼皇帝嗎?
世人都譏諷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的阿斗,劉禪一直背著昏庸無能、玩物喪志的頭銜。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不知道寒了多少讀者的心。真實的劉禪真的是這個樣子的嗎?他真是一個爛泥扶不上墻的皇帝嗎?
劉禪,蜀漢后主,小名為阿斗,劉備的兒子。劉備在入蜀之后,立劉禪為太子,在公元233年繼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后來投降曹魏,蜀漢滅亡。有很多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表現(xiàn)在親信小人、不戰(zhàn)而降和沒心沒肺,但是事實上劉禪并不傻,而是一位被歷史扭曲的大氣君主。
劉備在臨終前特意囑咐劉禪要聽從諸葛亮的意見,代諸葛亮像父親一樣。劉禪也做到了,雖然諸葛亮大權(quán)獨攬,但是劉禪還是做到了謙讓,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按照常規(guī),諸葛亮應該把政權(quán)還給劉禪,但是他卻沒有那么做,他依舊把二十多歲的劉禪當作小孩,還要教劉禪像教小孩一樣,告誡他要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成年的劉禪為了大局著想,于是委曲求全。
諸葛亮違背了劉備讓起輔政的囑托,進而選擇了代政并且長期讓自己的軍隊在外面,這是君臣的大忌。盡管劉禪跟諸葛亮存在著一些不和諧,但是劉禪為了大局著想還是盡量地克制自己。諸葛亮在錯用人之后非常自責,劉禪便安慰他,諸葛亮選擇自貶。為了不影響諸葛亮的權(quán)威,在他打了勝仗之后,就恢復了他原來的職務。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劉禪竟然哭倒在了龍床上,等到靈柩運回來的時候,劉禪率領(lǐng)文武百官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進行迎接。劉禪的行事,既得到了民心,也順從了民意,也使得蜀國的政權(quán)的穩(wěn)定得到了保障。如此年輕的皇帝能從長遠的角度出發(fā),地體地處理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是自古以來都未曾有過的事情。
真實的劉禪
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讓后主劉禪成為了一位名人,也讓他成為了眾人眼中軟弱無能的昏君。但是有些人卻不這么認為,劉禪不僅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同時也是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年齡最大的,下場也沒有很悲慘。若是只憑他的昏庸無能,怎能執(zhí)政這么久,存活那么久呢?所以,他并不像眾人說的愚鈍,相反他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劉禪從小吃盡苦頭,不同于其他的皇室后代。在小沛大敗后,劉備受曹操的進攻,丟下家人落荒而逃。那時的劉禪才沒幾歲,隨別人到了漢中,被人所賣。后來關(guān)中大亂,劉括逃到了漢中,因為需要奴仆服侍,由他人介紹,劉禪被買去當了書童。后來,在一次他們的對話中,劉括認為劉禪的談吐不凡,于是將他收為了義子。
三年后,劉備奪回了益州,派部下去漢中尋找劉禪。劉禪在劉括那得知了消息之后,便一個人去見了簡將軍。二人在見面之后,劉禪一一回答了簡將軍的問題,最后,簡將軍認為這位侃侃而談的少年正是當年趙云抱在懷里的阿斗。那時任漢中都督的張魯,為了討好劉備,親自送劉禪回到益州,之后劉備便立劉禪為太子。
從這段少有人知道的史實中,我們可以看出年少時期的劉禪嘗過各種辛酸。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對他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影響。小時候經(jīng)歷過的各種遭遇,讓他學會了萬事要察言觀色和學會忍讓,對他之后在處理與諸葛亮的關(guān)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