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司馬光不屈不撓的進諫 什么樣的人叫做有德之人?

2017-06-06 22:03:0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高力士脫靴 一 司馬光(1019~1086年)一生,有三件事聞名:少年時期“砸缸”救友,中年以后編修《資治通鑒》,晚年罷廢“熙豐新法”。 數(shù)百

高力士脫靴

司馬光(1019~1086年)一生,有三件事聞名:少年時期“砸缸”救友,中年以后編修《資治通鑒》,晚年罷廢“熙豐新法”。

數(shù)百年來,學界評論司馬光,亦多著眼于上述三件事。

實際上,司馬光一生并非只限于這三件事聞名。

他二十歲那年(1038)考中進士以后,就入了官場,做過縣官、州官,更多時間是做朝官,在朝廷的多個部門任過要職,如館閣??薄⑼6Y院、知諫院、權(quán)御史中丞和審官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端明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判吏部流內(nèi)銓、判集賢院等,最后死在宰相任上。

司馬光的老友邵雍(康節(jié))在《邵氏聞見錄》中贊其為“腳踏實地”的人、“九分人”(十分的完人是不存在的)。確實,司馬光每任一官,都忠于職守,并能打開新局面。所以,評價司馬光時倘若只著眼于世俗社會所熟知的三件事,必定是不全面的,且易失之偏頗。

司馬光四十二歲到四十七歲(1061~1066年)是他最年富力強的時期,有六個年頭,做過兩屆知諫院(每屆三年)。

知諫院是諫院的領導人,專職監(jiān)察和參議,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皆可彈劾。

漢代以前無諫官,梁武帝蕭衍始置專職諫官,唐朝叫“補闕”、“拾遺”,但職權(quán)不大。宋朝開始,諫官作用空前加強。真宗天禧元年(1017)設“諫院”,有諫官六人,稱“司諫”、“正言”,領導人叫“知諫院”,由他官兼領稱“同知諫院”。仁宗以前,諫官由宰相直接領導,諫官也由宰相遴選。這樣,諫官對宰相的批評便不能不心存忌憚。就在司馬光任知諫院前不久,仁宗皇帝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進諫職能,把遴選諫官大權(quán)收歸自己手中。這樣,諫官就可拋棄顧慮,對四海之事、天下之政、得失利弊皆可進諫。諫官地位重要了,入選諫院之人一定要有實際工作經(jīng)驗,又要有學識、有威望的一時名流。所以,社會上對諫官都高看一眼。

諫官也不宜當。朝廷規(guī)定:三年一任,一般不能連任;上任后,三個月內(nèi)無諫諍,便被視為不合格,解除職務;如果諫言不當,觸怒權(quán)貴,還會遭到不測。所以,諫官承受的政治風險很大,知諫院身為諫官的領導人,風險自然更大。在北宋王朝,多數(shù)諫官都做不滿三年任期便離開了諫院。

司馬光是一位歷史學家,他通觀古今,對治國安邦的道理有深入的研究;司馬光此時又在北宋王朝做了二十多年地方、朝廷的官吏,對北宋社會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危機有切膚之痛。他有一肚子的政見要傾吐,諫官一職,恰好為他提供了難得的平臺。嘉祐六年(1061)六月末,“起居舍人兼同知諫院”的詔命一下,七月初一,他便迅速到諫院就職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