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東漢名將段颎簡介 平定羌族叛亂的絕對大功臣

2016-07-01 22:10:3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段颎,東漢末年平定了幾十年的羌族叛亂,從那之后,再也沒有羌族部落來打大漢王朝的主意,可惜就像沒了匈奴,來了羌族一樣,沒有了羌族,其

段颎,東漢末年平定了幾十年的羌族叛亂,從那之后,再也沒有羌族部落來打大漢王朝的主意,可惜就像沒了匈奴,來了羌族一樣,沒有了羌族,其他如鮮卑等民族大舉進入中原,五胡亂華爆發(fā),這是從東漢末年,經歷了三國時代,到了晉朝才發(fā)生的事,而東漢時期,作為消滅了整個羌族叛亂的絕對功臣,段颎,最后卻死在了京城的監(jiān)獄里,罪名就是宦官同黨。

段颎是哪里人

段颎(讀 jiong),字紀明,甘肅武威姑臧(讀 zang)人,姑臧這個地方在西漢時期曾經是匈奴人的城市,因為他靠近大漢,所以到了東漢,成為匈奴、羌族、漢族雜居的地方,這種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邊境貿易很繁榮,所以無論是戰(zhàn)時還是和平年代,在方圓幾百里內,這里都是最富裕的城市。

姑臧縣:

姑臧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臥龍城,什么意思呢,就是整個城市看起來像是一條臥倒的巨龍,西漢經過衛(wèi)青、霍去病這些將軍的努力,姑臧已經徹底成為漢人主宰的城市,五胡亂華時期,前涼、后涼的政治中心就是在這里。

西漢時期,散落在絲綢之路周圍的有很多種族,這些種族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因為他們都靠近絲綢之路,而且本身的力量都很弱小,很難對付強大的匈奴,所以只能依附漢族,危機時刻,所有部落聯合起來,就可以抵御強大的匈奴軍隊,而作為聯合這些部落的中間人,就是我們所謂的西域都護,都是由漢族擔任。

西域都護這個職位起始于西漢,公元前60年,匈奴王日逐生活過不下去,沒辦法就投降了大漢,當時的皇帝就是那個坐過牢的漢宣帝劉病己。第一任西域都護叫鄭吉,他接收了日逐的投降,鄭吉的主要工作是保證絲綢之路的暢通,包括周邊的小國家渠犁、龜茲什么的,總共五十個國家,名義上的老大都是這個鄭吉。

而段颎爺爺的爺爺也是一名西域都護,叫段會宗,正是從段會宗開始,段氏一家來到了甘肅邊境小城姑臧。

段颎還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典型的富家公子,依靠雄厚的家業(yè),除了吃喝玩樂、就是喜歡結交所謂的大俠,男人都愛行俠仗義,走四方么。有錢、任性,這是東漢富家公子進入官場必須的品質,因為官員的升遷,很大程度取決于皇帝身邊的宦官,太監(jiān)喜歡什么,還能喜歡什么,你懂的。

所以段颎進入官場的仕途很順利:孝廉、憲陵園丞、陽陵令,但是真正改變段颎命運的是,加入邊境部隊,十年的參軍生涯,使段颎從浮夸子弟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人,影響了整個東漢的羌族叛亂,終于迎來了終結它的人。

為什么只有段颎滅了東羌和西羌

東漢時期,最有名的西域都護是班超,班超之后,羌族叛漢,就是不想要跟著大漢混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都護,要錢,要很多很多的錢,一方面當然是自己用,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孝敬提拔他的中央領導,宦官啊。西域的這些人,本來是希望生活更好一點,沒想到新來的老大,又是要錢又是要美女,這哪受得了,羌族族長一拍腦袋,新來的都護太不像話,反了!

我們一直在說,東漢都是太監(jiān)和女人們的天下,但是畢竟人多,派出去的軍隊還是可以的,羌族一看打不過就投降,人家都投降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肯定不能全部都殺了啊,皇帝發(fā)話了:既然都投降了,那就給點糧食,以后好好過日子吧。

這個是大背景,畢竟泱泱中華,禮儀之邦,就算對外出征,打仗,也不能丟了傳統,涼州三明的另兩位,也對羌族用過兵,也都打敗過他們,但是對于羌族的打擊沒有傷筋動骨,打不了還可以投降么。

很顯然,按照儒家思想,段颎算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人,他出塞之后的第一仗,就是假冒皇帝的圣旨,欺騙鮮卑人,然后在必經之路,伏擊來邊境搶劫的鮮卑人,戰(zhàn)爭的結果當然是段颎大獲全勝,鮮卑人一個不留,可惜利用了皇帝的權威,被罰到邊境,做了好幾年苦力。

此后,國內到處爆發(fā)人民起義,作為武將,名門之后的段颎,翻身的機會來啦。在太行山和瑯邪之間,也就是河北與山西交界的地方,有這么一伙人,他們的老大叫東郭竇和公孫舉,總共也就兩三萬人,專門攻打縣府衙門,搶劫么,見到當官的殺,當官兵來圍剿的時候,就跑到深山老林里,躲起來,官府拿他們沒辦法,就找來了段颎。

段颎和其他帶兵打仗的將軍,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相信人性本惡,人一旦變成了強盜,就再也不可能做回溫順的子民,對待這些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殺一儆百,所以段颎帶了兵進入太行山之后,直接殺了這倆領頭的,東郭竇和公孫舉,連帶的還有一萬多人頭,其余都散了,此后段颎被封為列侯,正式進入高級干部行列。

公元159年,八個羌族部落,包括燒當、燒何、當煎、勒姐等,又造反了,開始進攻隴西,段颎帶著一萬多漢族和義羌等聯合軍隊,就對著羌族兩萬多軍隊干上了。段颎每次打仗,都很興奮,喜歡光著膀子,帶頭沖鋒,老大都沖了,下面的人都開始拼了命跟對方肉搏。

羌族的士兵,再橫,也怕不要命的,肉搏戰(zhàn)沒開始幾分鐘,羌族部落就開始慫了,打不過就跑,要保存實力么,段颎也是個死腦子,你跑我就追,你跑我就追,這一路追追到了黃河邊,最后殺了包括首領在內的兩千多人,一萬多人被捕,能逃走的就跑回了草原,準備報仇。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60年,活下來的羌族士兵聯合燒何首領,再加上一千多個部落,這次他們不搶劫,就是為了報仇,這么多人,目的只有一個,找段颎群毆。這段颎就是一個天生的武將,看著這么多人圍著自己打,段颎也毛了,戰(zhàn)馬也不騎,掄起大刀,就和他們拼命了。

這些羌族部落畢竟是草原騎兵,要的是閃電戰(zhàn),可是憑著段颎,愣是給打成了持久戰(zhàn)。時間一拖,羌族騎兵開始后退,這一退,段颎又開始你跑我追的游戲,一路追了四十多天,割肉吞雪,最后燒何首領被殺,聯軍被殺了一萬多人。

按理說,段颎打仗這么猛,三天兩頭送捷報,到現在也是加官進爵了,可惜在官場上,還有一個潛規(guī)則,就是功勞不能獨享,需要和同僚共享,至少涼州刺史郭閎(讀 hong)是這么想的。

自己辛辛苦苦打了這么久,死了那么多弟兄,用命拼來的功勞,還要跟人平分,段颎是個粗人,不高興了,官場上的事,武將哪斗得過文臣,一來二去,段颎就被抓起來,又準備送去做苦力了。

這次是老對手羌族救了他,公元163年,羌族又開始進攻了,當時對付羌族的將領里,勝率最高的,還是段颎,于是段颎被放出來,繼續(xù)做他的護羌都尉,和這些草原部落打仗。

段颎和其他將領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勁,倫家喜歡貓捉老鼠的游戲,而且不喜歡投降,誰反抗就殺誰,就這樣,東羌和西羌,能打的士兵都被殺的差不多了,人都來了,空手走也不好意思,于是羌族的牛羊馬匹都被段颎給牽走了。

當初追擊的時候,完全是憑借一口氣,現在仗都打完了,再餓著肚子回家,不合適吧,太不合適了,這里有那么多的牛羊,留著也是浪費,牽幾頭走,沒事吧,太沒事了。

公元170年,段颎先后滅了東羌和西羌,最后帶著5萬騎兵,回到了京城,被封為執(zhí)金吾、河南尹。

段颎是怎么死的

回到京城的段颎,過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高官厚祿,錦衣玉食,可是段颎過的卻很不開心,段颎是個直腸子,這樣的人在官場上處處碰壁,最后是中常侍王甫收留了他。

公元179年,司隸校尉陽球上奏誅殺王甫,段颎作為同黨,又被抓進了牢里,這一次,平定了羌族叛亂的段颎,再也沒人來救,最后喝毒酒,死在了監(jiān)獄里。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