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效忠大唐的突厥將軍阿史那社爾有什么功績
阿史那社爾突厥人,同時也是唐朝名將,生于404年,死于655年,歸順唐朝后多次出征,戰(zhàn)功累累,獲封將軍。那么阿史那社爾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阿史那社爾十一歲時就相當聰明,并且別任命為突厥的首領,社爾擔任突厥首領十年從不征收賦稅,老百姓很是愛戴他,為他為什么不收稅,讓自己的生活更富足一點,社爾只是淡淡說了一句“老百姓富足,他就和滿足了”,有這樣的人作為首領,是百姓之福。
薛延陀等部反叛后,經(jīng)過一系列斗爭,社爾不敵,635年,率部內附唐朝。入朝后的社爾被封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不久又將衡陽公主嫁給他,做起了駙馬。阿史那社爾將軍是一個很廉潔謹慎的人,據(jù)史料記載,在平定高昌過后,唐軍將領都私自竊取戰(zhàn)利,而社爾嚴于律己,沒有接到命令便什么都沒拿。即便是后來接到旨意,也只是拿一些別人剩下的或者看不上的,唐太宗對他這份品質非常欣賞,賜給了他寶刀和錦緞,并升了職。
阿史那社爾將軍和契苾何力是同一時期的人,他們同為少數(shù)名族首領,同時又是唐朝名將,為唐朝的統(tǒng)一出一份自己飛力。社爾后來又平定龜茲,獲封了其它稱號。655年,社爾去世,陪葬昭陵,他的墳墓被修成蔥的的形狀,用來表現(xiàn)他平定龜茲的功績。阿史那社爾將軍的介紹就是這樣。
阿史那社爾的故事
隋唐之際,北方有一個尊貴的阿史那社爾姓氏。他們家族統(tǒng)治著茫茫大漠,是遼闊草原的霸主,是突厥帝國的王族。他們建立的帝國極盛時東至遼河,西至咸海,雄兵數(shù)十萬,與中原王朝戰(zhàn)火不斷。阿史那社爾的故事要從唐朝說起。阿史那社爾是突厥王子,他青年時期起伏跌宕,后來毅然投入大唐的懷抱。為天朝戎馬一生、至死不渝,是唐朝時期少數(shù)民族軍事將領之一。那么阿史那社爾為何要入唐朝呢,入唐之前阿史那社爾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阿史那社爾原為突厥羅可汗次子,他在部落實行寬松的政策休兵養(yǎng)民,為官十年未征賦稅。在公元626年曾出兵相助漠北等部落卻被薛延蛇打敗。在西突厥內部混戰(zhàn)、咄陸可漢兄弟相互爭位之時乘機前去詐降,然后突然引兵攻打西突厥。攻占西突厥近一半土地,俘虜十余萬人,自稱都布可汗。
在其勢力強大之時仍不忘薛延蛇反叛之事,一心復仇卻以失敗而終。被逼無奈之下于貞觀九年率眾東行,歸附大唐,被授予左騎衛(wèi)大將軍,從此之后一心擁護大唐,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阿史那社爾的故事中還提到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去世,阿史那社爾有感于太宗與自己的深厚情誼,請求以身殉葬。太宗卻早已立下遺囑任命其為右衛(wèi)大將軍。阿史那社爾曾與唐朝為敵,歸順以后卻對唐朝忠心不二,臨陣奮勇屢建功勛。
阿史那社爾功績
阿史那社爾唐太宗的小叔子,衡陽公主的丈夫,他是一位突厥首領,但同時也是唐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名將,多次帶兵出征,并且取得勝利。那么阿史那社爾功績都有哪些呢?
阿史那社爾是突厥的首領,他當首領時從不征收百姓的賦稅,只要百姓過得富足,他便很滿足,所以作為首領社爾是成功的,但是在后來的叛亂中,社爾執(zhí)意攻打薛延陀,導致百姓廣受戰(zhàn)亂之苦,最終帶領部眾內附唐朝,要評判他的功績得從唐朝開始。
要說阿史那社爾功績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平定高昌,一個是大敗龜茲。640年,已是駙馬的社爾跟隨侯君集一起平定高昌,在這次戰(zhàn)役中,唐軍取得完全的勝利,唐軍圍困了高昌城,高昌國王投降,自此高昌國滅亡。這是阿史那社爾的一大戰(zhàn)績,645年再接再厲,社爾遠征高麗句,交戰(zhàn)過程中雖然多次被流矢射中,但是社爾拔掉箭,繼續(xù)前進,最終大獲全勝。且在平定過程中遇薛延陀入侵,社爾聯(lián)合薛萬徹等人一鼓作氣,將薛延陀也一起平定了,可謂一箭雙雕。
再就是大敗龜茲,在與龜茲的作戰(zhàn)中,社爾命令將領假意撤退將敵軍引入陷阱,大敗龜茲軍。經(jīng)過數(shù)十日的追擊和攻城,終于將龜茲大城攻破,生擒龜茲王。此次攻滅龜茲是社爾立下一大戰(zhàn)功且對周圍西突厥、于闐產(chǎn)生威懾作用,爭相送馱馬和軍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