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既然扶不起 為什么諸葛亮沒有取而代之?
表面上,諸葛亮有機會篡位,實際上,諸葛亮是沒有機會篡位的。
阿斗當皇帝,吳氏(太后家族)、麋氏(太妃家族)、張氏(皇后家族、馬氏(王后家族),都可以名正言順的在蜀漢帝國前排就坐,如果諸葛亮當了皇帝,這些人的身份、地位,估計就比較尷尬了。
我們先看看,吳氏家族的勢力有多大。
吳太后,以前是劉瑁(劉璋哥哥)的媳婦;吳太后能當劉璋哥哥的媳婦,其家族地位有多高,我們可想而知。
劉備入川后,人們都勸劉備娶吳太后,劉備認為這有點亂人倫。問題是,為了拉攏川中大族,劉備只能娶吳太后。
麋竺在投奔劉備前,就是一個標準的豪強人物。別的都不用說,在投奔劉備前,麋竺家的僮客就上萬人。從某種意義上,麋氏是劉備發(fā)家的最大股東之一。
事實上,劉備從始到終,都沒有把麋竺當下屬看,只是當朋友看,雖然麋竺沒有擔任具體職務(wù),但是在劉備陣營的地位之高,那是無與倫比的。
至于張皇后的家族,勢力有多大,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張皇后的老爸叫張飛。
至于馬王后的家族,勢力有多大,似乎也不用多說,因為馬王后的老爸名叫馬超。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家族勢力雖然很輝煌,但劉阿斗時代,大都已成為歷史了。問題是,正是因為他們家族的輝煌,大多已成為歷史了,所以他們家族現(xiàn)在的地位,才更依靠太后、太妃、皇后、王后的光環(huán)維持。如果諸葛亮當了皇帝,他們的家族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
更主要的是,劉阿斗在位,蜀漢集團的大佬們,與諸葛亮就是同事關(guān)系,大家共同行使蜀漢集團的最高權(quán)力,無非是諸葛亮坐在首席上罷了。諸葛亮篡了位,就意味著有一個強權(quán)人物,徹底凌駕于大家之上了。
劉阿斗當皇帝,諸葛亮死后,楊儀也好、魏延也好、蔣婉也好,都有機會繼承諸葛亮的權(quán)力。
魏延為了繼承諸葛亮的地位,那是不惜用武力迫使大家接受既成事實[注];楊義沒有繼承諸葛亮的地位,那是氣得大呼小叫
如果諸葛亮篡了位,這幾個人敢有這種念頭,肯定是不想活了。
只要我們知道這些基本事實,自然就會知道,劉備布的局,絕不某個權(quán)臣一時想不開,就可以破解的。
皇位是天下利益匯集的中心。表面上,輔政大臣距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是真想跨越這一步,他必須得拿著全家的人頭去賭,能不能賭贏,永遠也是一個未知數(shù),更主要的是,賭贏的概率非常低。
表面上,當亂臣賊子很容易。但是翻開三國、西晉歷史,有亂臣賊子之心的權(quán)臣,除了司馬家族冒險成功外,其它人,哪個不是全家慘死呢?
后來的東晉南北朝,冒險賭成功的人,自然不在少數(shù),但是因此讓全家慘死的人,就更多了。
更主要的是,諸葛亮忠于劉阿斗,自然是因為諸葛亮有大智慧,但同時也是因為劉阿斗有大智慧。
劉阿斗作為一代梟雄劉備的兒子,從小學(xué)習的就是權(quán)謀機詐、軍政管理知識,而且劉備從來不避諱的傳授劉阿斗這一套。
對此,我們只要看一下劉備留下的遺書,就可以知道了。
劉備作為一世之雄,毫不避諱的讓劉阿斗學(xué)習各種權(quán)謀機詐、軍政管理知識,而且劉阿斗從小聽的、看的,都是與此相關(guān)的事情,你說17歲時的劉阿斗,政治智商得高到什么程度?
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中生,有幾個人專門學(xué)習過這種知識呢?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中生,有幾個人,能天天聽到、看到這種事情呢?
但是,隨便拉出一個高中生,在指點江山時,也會覺得自己比劉阿斗高明一百倍。問題是,我們普通的高中生,哪有資格與劉阿斗相比呢?
且不說,劉阿斗天天學(xué)的、聽的、看的,就是權(quán)謀機詐、軍政管理知識。更主要的是,阿劉斗天天接觸的人,都是當世頂尖的軍政人才,最簡單而言,劉阿斗能經(jīng)常得到諸葛亮一對一的輔導(dǎo),普通人有這種機會嗎?
而且劉阿斗的智商,絕對高于平均水平。對此,我們只要看一下劉備寫給劉阿斗的遺書,就可以知道了。
劉備在遺書中,對自己的兒子的智商、學(xué)業(yè)都非常自豪;總而言之,我已年過花甲,而且一生過得多姿多彩,所以我沒有什么遺憾,你們也不必憂傷。只是你們兄弟都還年少,我實在有點放心不下。但是前幾天諸葛丞相派人捎信,勸我不必為此擔心,因為你雖然年少,但是聰明無比、學(xué)業(yè)超過人們的期望。如果真是如此,我還有什么好擔憂的呢?
更主要的是,在劉備的遺書中,竟然毫不避諱的希望劉阿斗好好學(xué)習《韓非子》,而且為了讓劉阿斗好好學(xué)習《韓非子》,諸葛亮竟然還給劉阿斗親手抄過一遍《韓非子》等書。
《韓非子》這種書,是一本君主必讀的課本;但是所有的君主,又都對此諱莫如深。因為《韓非子》的主旨思想,就是君臣之間,沒有什么恩義情感可言,一切只是利益關(guān)系;總而言之,想讓臣子忠于你,你就得學(xué)會法、術(shù)、勢,制造臣子不得不忠于你的格局;否則,什么君主不君主的,一定會死得很難看。
一個君主如果敢公開宣稱自己喜歡《韓非子》??隙〞谐甲映鰜韯裰G他的,因為這種書猜忌、殺伐之氣太重?;实巯矚g這種書,或是經(jīng)??催@種書,難免會產(chǎn)生無謂的猜忌、殺伐。
但是,劉備也好、諸葛亮也好,顯然都也毫不避諱的培養(yǎng)劉阿斗這種知識。
最經(jīng)典的就是,朱元璋的皇太孫建文帝,主旨思想就是《韓非子》的觀點。總而言之,臣子勢力大了,必然會威脅君主;臣子勢大了,君主必須得先下手為強,后下手糟殃;再總而言之,削亦反不削亦反......。
在這種背景下,面對朱元璋精心設(shè)置的政治格局,建文帝竟然一點安全感也沒有;所以剛剛爬上皇位,就是手握鋼刀,試圖把可能威脅自己的人都干掉。
劉阿斗如果也建文帝那種格局智慧,恐怕也會干出類似的蠢事。
劉備死后,諸葛亮大權(quán)在握,整個蜀漢,就是諸葛亮說了算。如果劉阿斗的格局就建文帝那大,肯定會對諸葛亮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然后難免會覺得,只有把諸葛亮清理出局,才能讓自己的地位穩(wěn)固。
劉阿斗如果產(chǎn)生了這種念頭,諸葛亮再有本事,又有什么辦法呢
處于劉阿斗的位置上,如果沒有受過專業(yè)的政治訓(xùn)練,或是沒有足夠的胸懷格局,猜忌諸葛亮那是自然而然的。
諸葛亮雖然權(quán)傾朝野,而且許多人都認為,諸葛亮篡不篡位,只在諸葛亮一念之間。但是劉阿斗從來也沒有猜忌過諸葛亮(至少這種猜忌從未表面化)。
劉阿斗不猜忌諸葛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父親的政治智慧。換而言之,他父親作為一代梟雄,絕不會相信什么思想、道德、忠心可以駕馭臣下;但是他父臨死前,讓他無條件的相信諸葛亮,自然有足夠的理由,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比他父親更關(guān)心他的未來了。
建文帝的愚蠢,在于他認為自己的政治智慧,遠遠高于自己祖父。所以建文帝上位后,看到自己叔父們擁有巨大的權(quán)力,那是緊張的,時時刻刻想把他們清理出局。
問題是,建文帝也不想一想,朱元璋既然讓他繼承皇位,本身就證明,朱元璋對他的愛,那是發(fā)生內(nèi)心的,如果朱棣等人真的危險到了那種地步,朱元璋為什么會留給他?
朱元璋教建文帝制約諸王的方法,表面上很天真,但它顯然是最好的方法。就好像,劉備讓劉阿斗無條件的信任諸葛亮,表面上很天真(因為,這和《韓非子》的教導(dǎo)完全背道而馳),但它顯然是最好的方法。
處于劉阿斗的位置上,一百個皇帝,恐怕有九十九個,會猜忌諸葛亮的。因為我是皇帝,什么事也是諸葛亮說了算,我只是個擺設(shè)。憑什么???更主要的是,諸葛亮這樣權(quán)傾朝野,明天他突然想取代我,我可怎么辦???
問題是,如果劉阿斗真的猜忌諸葛亮,結(jié)局會是什么?恐怕與建文帝的結(jié)局,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
君臣和睦相處,是一件非常復(fù)雜的。
在蜀漢滅亡之后,兩晉南北朝被廢、被殺的皇帝,那是多的伸出兩把手也數(shù)不過來;全家死于非命的輔政、執(zhí)政官員,同樣多的伸出兩把手也數(shù)不過來;變成亂臣賊子的輔政、執(zhí)政官員,同樣多的是伸出兩把手也數(shù)不過來。
只要知道這種歷史背景,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劉備死后,蜀漢君臣能保持四十年的和睦,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許多人總認為,曹操、孫權(quán)的兒子,比劉備的兒子優(yōu)秀。問題是,劉備死后,蜀漢君臣關(guān)系一直和睦相處40年;曹操、孫權(quán)死后,曹魏、東吳帝國君臣之間那是勾心斗角,最后君臣之間火并的一塌糊涂。
面對這種事實,如果我們依然認為曹操、孫權(quán)的兒子,比劉備的的兒子優(yōu)秀。只能說上天眷顧劉備的兒子,而不眷顧曹操、孫權(quán)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