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宋太宗之死 宋太宗當年為何聲稱要自焚

2017-06-06 17:24:1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宋太宗趙光義當年為何聲稱要自焚而死?這是發(fā)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的一件真事,《宋史 太宗本紀》是這樣記載的:“淳化二年己巳,以歲蝗旱禱

宋太宗趙光義當年為何聲稱要自焚而死?這是發(fā)生在宋太宗淳化二年的一件真事,《宋史.太宗本紀》是這樣記載的:“淳化二年己巳,以歲蝗旱禱雨弗應,手詔宰相呂蒙正等:‘朕將自焚,以答天譴?!钊斩辏缺M死?!闭f的是淳化二年三月己巳日,大宋皇帝趙光義因為旱災、蝗災,多日祈雨而不得,親筆詔書給宰相呂蒙正等人,稱要自焚而死,以回應上天的責罰。

我以為,太宗手書不可能僅寫八個字,《宋史》的記載過于簡略。倒是《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的比較貼切,手詔內(nèi)容是:“元元何罪!天譴如是,蓋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當于文德殿前筑一臺,朕將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譴?!贝笠馐钦f,百姓有什么罪過!上天這樣懲罰(他們),這大概是我失德造成的。你們應當在文德殿前建一座高臺,把我放在上面。(如果)三天之內(nèi)不下雨,你們就把我燒死,以回應上天的責罰。

當然,事實是宋太宗并沒有真的自焚。就在親書手詔的前幾天,他還在金明池上泛舟,在瓊林苑內(nèi)宴飲射箭(“三月乙卯,幸金明池,御龍舟,遂幸瓊林苑宴射”)。如此興致,怎么可能因為求雨不成就自焚了呢?而大臣們更不敢筑臺將皇帝“共焚之以答天譴”,甚至連“暴露其上”都沒有過。因為所有的史書接下來都記載了同樣的七個字:翌日而雨,蝗盡死?;实鄣恼\心感動了上蒼,第二日,天降大雨,所有的蝗蟲都死絕了!

這自然是鬼都不信的傳奇!但是奉命修史的人都信了,而且把這件事載入正史,一直流傳至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逼得當朝皇帝趙光義說出對自己如此狠毒的話來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人感應”的說法,其基本內(nèi)容是:天與人是相互感應的,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動上蒼。如果皇帝不仁,違背天意,天將降災以示懲罰,也就是所謂“天譴”。如果皇帝圣明,開創(chuàng)太平盛世,天會降下祥瑞,以資鼓勵。因此,古人認為地震星變、水旱蝗災,都是上天對人世的“天譴”,是社會秩序出了問題,上天在對當權(quán)者進行警告。正因如此,每當大災大難來臨,民不聊生之際,統(tǒng)治者除了設法自救之外,都要不同程度地反省、罪己,糾正為政的闕失

宋太宗雖然對遼戰(zhàn)爭屢戰(zhàn)屢敗,勞師糜餉,不敢言邊事,但是對內(nèi)治理國家還是說得過去的。《宋史.太祖本紀》記載,宋太宗趙匡胤曾對近臣談及兄弟趙光義“龍行虎步,生時有異,他日必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彼未怯稍紫嗉墑e的官員監(jiān)修國史的,此說法很可能有“講政治”的因素,可信度很低。但趙光義卻是一直以“太平天子”自居的,他即位的第一個年號便是“太平興國”。說來也是時運不濟,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史書記載的蝗災竟然有十八起。水、旱、蝗災是最常見的三種自然災害,而旱災又常伴有蝗災發(fā)生。連年遭遇旱災、蝗災,按照“天人感應”說法,豈不是否定大宋的太平盛世?這是趙光義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因此,淳化二年春天久旱不雨,當宋太宗召集近臣詢問時政得失之時,眾人紛紛回答此乃天意,并非皇帝或者朝政有什么過失(這話太宗愛聽)。唯獨樞密直學士(皇帝侍從顧問,從三品)寇準說出一番很不中聽的話:“按照《尚書.洪范》天人感應的說法,大旱的征兆,大概是預示刑獄方面有不公正的地方。”早在春秋時期,當年魯莊公抵抗齊國進攻,就將明察“小大之獄”作為修明政治的重要舉措。指責刑獄不公,豈不正是對政府工作的極大否定!太宗聽了很不高興,當場佛袖而去。過了一會兒,覺得寇準肯定話中有話,于是招寇準詢問朝廷刑獄究竟如何不公??軠市赜谐勺?,要求太宗將二府首腦找來,當面細說原委。二府指的是中書省和樞密院,相當于現(xiàn)代的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當時的宰相是呂蒙正,參知政事是王沔、辛仲甫,樞密使是張齊賢。諸位大臣上殿后,寇準當面揭露參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貪贓枉法上千萬錢,由于王沔的庇護僅受到杖責、降職處分。而監(jiān)察御史祖吉受賄情節(jié)輕得多,不僅被斬首棄市,還被籍沒家產(chǎn)??軠手赋隽啃倘绱嘶p畸重,大旱的懲罰一點都不冤枉(亢旱之咎,殆不虛發(fā)也)。

寇準當年只有三十歲,年輕氣盛,做事狠辣,不留半點余地。問題是此事并非王沔?zhèn)€人行為,《宋史.王沔?zhèn)鳌酚涊d,王準“坐臟論當棄市,以沔故,詔杖一百,降定遠主簿。”明擺著此事是經(jīng)過朝廷下詔認可的。王沔本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如此明目張膽徇私枉法,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因而宋太宗雖然對王沔“切責之”,但也僅僅限于斥責、責怪而已,終究沒有追究相關(guān)人員的責任。對不合時宜的寇準,太宗也是好言撫慰,不久還升了他的官。

最大的問題是蝗蟲并不買太平皇帝的賬,飛蝗如期而至,蔽日遮天。老天爺沒有半點要下雨的樣子,趙光義為此郁悶不已。當年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曾經(jīng)吞食蝗蟲,欲將災害移至己身,由此感動了上蒼(這也是作為“史實”載入正史的)??偸亲员忍铺诘内w光義,終于想出了“自焚祈雨”的招數(shù)。我想宋太宗出此毒招,很大程度上帶有負氣的成分:你們不是說天譴嗎,太平盛世哪來的天譴?如果老天要降下災禍,那就懲罰我一個人吧。趙光義實際上是給大臣們出了一個難題:是天大還是天子大?如果是天大,那就順從天意,三日不雨就將天子燒死;如果是天子大,天就應該降下甘霖,蝗蟲就應該應聲而滅。對這個問題,趙光義心中是有明確答案的,而群臣包括寇準這樣的直臣也只能選擇這個答案:天大,天子更大!

于是第二天,滿朝文武一齊來向天子道賀:皇帝的行為感天動地,災區(qū)普降喜雨,蝗蟲全部死掉了!于是乎普天同慶,皆大歡喜,皇帝率群臣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據(jù)歷史記載,這起事件的第二年六月(淳化三年六月),又有一大群蝗蟲遮天蔽日掠過皇宮,自東北向西南方向而去,皇帝趙光義表示“憂心如搗”。這一次,宰相張齊賢不需要任何教導:“圣心憂慮黎民百姓,一定能感動天地?!碑斕煲估?,災區(qū)大雨如注,蝗蟲全部死亡。

原來太平盛世就是這樣來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