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修身處世智慧 人生兩大兇德萬要戒掉!
我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歡曾國藩,第一大原因是曾國藩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運動,覺得太平天國是農(nóng)民起義,曾國藩幫助腐朽的滿清朝廷對付農(nóng)民起義,就是他的不對,而且他在鎮(zhèn)壓太平軍的過程中還涉嫌濫殺無辜,得到個“曾剃頭”的稱號;第二大原因,是基于少數(shù)對曾國藩更為熟知,或有其他關聯(lián)的人,就是天津教案,看起來在這次事件中,曾國藩一味討好洋人,拿國內(nèi)民眾開刀。
基于這些,很多人不明白,為何現(xiàn)代有一些人特別推崇曾國藩,還向曾國藩學習,向他學習什么?
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是事功還是事過,我們先不評論,各有各的看法,還真沒法說服所有人。但現(xiàn)代我們向曾國藩學習,主要是學習他的“大學問”。學習曾國藩的修身養(yǎng)性,齊家治國。如果不明白這一點的價值,同學們可以去看看曾國藩留下來的家書,日記。相信對自己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一個例子:
曾國藩曾經(jīng)在寫給九第曾國荃的一封家書中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歷現(xiàn)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
1、人生兇德之一——傲氣
曾國藩曾多次勸誡弟弟們,切勿恃才傲物。他曾以讀書學習為例告誡弟弟們:我們研究學問最要虛心。我常看見朋友中有好的人才,往往恃著自己的才能傲視一切,動不動就說別人不如自己。見了鄉(xiāng)墨便說鄉(xiāng)墨不通,見了會墨便說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沒有人學便罵學院。平心靜氣來說,他自己所做的詩或文,實在也沒有什么超人之處,不僅沒有超過別人的地方,而且還有見不得人的地方。只是因為不肯用對待別的尺度反過來衡量自己,便覺得別人不行。既罵考官,又罵同考先靈取的。傲氣既然大,當然不能進步,所以僚倒一生,沒有一寸長進。
恃才傲物的結(jié)果是什么?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最終傷害的是自己。人生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趙括無實戰(zhàn)經(jīng)驗只會紙上談兵,卻一身傲氣不把秦軍放在眼里,卻白白葬送了四十多萬趙軍;項羽一生驕傲,不屑于同劉邦一樣關鍵時刻“委曲求全”,最終烏江自刎。我們在學習、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別人比自己強,卻驕傲的鄙視別人,要不是怎樣怎樣,他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他是靠運氣才拿下這個大單子的。但是卻不仔細想想,別人超過自己、別人成功的背后,是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運用更好的方法,即使這次你失敗了不如別人,你也可以從中汲取教訓多多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被傲氣沖昏了頭腦,你就一錯再錯。
2、人生兇德之二——多言
曾國藩曾經(jīng)因為在好友面前得意忘形,夸夸其談,惹得好友反感,拂袖而去。曾國藩反思自己在這件事上: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相通了這三點,就領悟到了“言多必失”“戒多言”的真諦。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jīng)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也經(jīng)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nèi)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復灌輸、強調(diào)這一點。
“戒多言”的本質(zhì)并不是什么要一味的少說話甚至不說話,也并不是什么沉默是金,而是在面臨人和事的時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禍從口出、亂從口出,這是一種臨事不糾纏、少爭論的行動智慧。
當今社會人才濟濟,或許已經(jīng)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需要你自己抓住機會展示自己,求得更好的發(fā)展機會。但是展示自己不是要你一味的夸夸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