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樂善好施的商圣范蠡為什么要三聚三散千金?

2017-05-20 08:11:4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范蠡是我國的商圣,在經商之道上很有見解,頗有才能,本是勾踐身邊的謀士,輔佐其雪恥復國,成為一大功臣,后識時務為俊杰,棄官從商,走上

范蠡是我國的商圣,在經商之道上很有見解,頗有才能,本是勾踐身邊的謀士,輔佐其雪恥復國,成為一大功臣,后識時務為俊杰,棄官從商,走上以財濟眾的道路,為后人瞻仰。

范蠡在經商上頗有自己的見解,也正是因為他擁有獨特的經濟頭腦使其成功賺取萬貫錢財。范蠡發(fā)現在買賣的過程中,因為沒有計量之物,很多時候不能做到公平買賣,于是便產生了制造一種可以計量的工具。一天回家途中,范蠡發(fā)現一位農夫打水的方式,一邊用木樁豎立在井邊,一根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另一頭則吊著木桶,另一邊綁著石塊,這樣一上一下,既方便又省力。

于是范蠡便回去仿造它做了一桿秤,利用吊盤、細繩和鵝卵石,還因此花了數個月思索出標記的東西,以此為計量單位,那便是使用天上的星宿,還為了避免貪利的商人缺斤少兩,加上“福、祿、壽”的計量單位,以此來告誡他們,于是這個秤便流傳至今。

且說糧食一直是最大的銷售市場,范蠡很好的掌握了糧食收獲的規(guī)律,根據每年的季節(jié)氣候來判斷產量,因此范蠡就在豐收之時大膽收進糧食,收進的糧食也不怕囤積,等待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就盡量拋售,也不怕沒有進貨機會。這樣一來范蠡不僅腰包大漲,也抑制了物價夸張浮動,使農民不被豐年和災年影響過大。

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被司馬遷載入《史記》,財物對范蠡來說不過和權勢一樣不足為道,功成身退的范蠡在數十載間,“三致千金三散千金”不僅表現其非凡的智慧,也表現了他樂善好施的美德,被后人稱為“商圣”和“文財神”。

范蠡和文種等人成功幫助勾踐報仇復國,立了大功的他被勾踐封為上將軍,嘉賞眾多財寶,范蠡可謂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地位。但甚有遠見的范蠡為了明哲保身,便瀟灑辭官,放棄這高官厚祿,將所得財寶分給友人等,自己攜帶少量錢財而走,不再回來,這是范蠡的一聚一散。

這二聚二散說的是范蠡離開越國到了齊國之后,更名改姓為“鴟夷子皮”,后文獻中記載范蠡“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彼斓玫烬R國百姓推崇為相,認為其賢能。但范蠡深知朝政艱險,且當初為了遠離政治風波逃離越國,現如今怎會再次踏入虎穴呢。

而且當時齊王為傀儡皇帝,政權掌握在宰相田常手中,范蠡為人精明怎會不知道田常送來宰相印只是逢場作戲呢,遂拒之。而后將自己財產分予鄉(xiāng)鄰,遷至定陶。

在定陶沒多久,范蠡以定陶的地理優(yōu)勢行商,再次成為家財萬貫之人。后家中次子在楚地犯了殺人罪,便讓家中兒子帶著一車黃金前去探望,本該小兒子去辦此事,但無奈大兒子堅持要去,之后只帶著次子尸體而歸。范蠡早知會有此結果,因大兒子深知錢財不易得,而小兒子勝在家庭富裕時,不知如此,本來范蠡派小兒子去是因其能舍錢財。這便是范蠡的三聚三散。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