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抄家和珅11億兩白銀 為啥大清卻更弱了
學過初中歷史的都知道,“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民謠。可是當嘉慶皇帝抄了和珅的家吃飽以后,大清為啥變得更弱了呢?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為官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yè),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yè)往來。
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和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wèi)內大臣、步軍統(tǒng)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
那么查抄了一個富可敵國的和珅,11億兩白銀的收入,比大清十五年財政收入還多,也就是說嘉慶朝就是全天下免稅十五年也不缺錢花。再舉個例子,中日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清朝給日本賠償2億兩白銀,假如拿和珅的銀子,把小日被砸都能砸死。
大清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太上皇乾隆剛剛去世,尸骨未寒,但嘉慶皇帝就急命將和珅革職查辦,抄沒家產。初九命儀親王永璇、成親王永瑆等負責查抄和珅家產。沒過幾個時辰,兩位抄家的欽差就已經回宮交旨了,據《清史稿》中皇帝給和珅列舉的各項大罪記載:珍珠手串二百余,大珠(即清朝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東珠)大于皇帝御用冠頂···寶石頂非其所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衣服數越千萬···藏金三萬兩千余兩···地窖埋銀三百余萬兩。還有其他的莊園、店鋪、古玩字畫、田地等各項罪產。
首先,以清朝的官場的風氣,但凡抄家,欽差們總會在朝廷和皇帝默許的潛規(guī)則下,先過一道手,中飽私囊(《鹿鼎記》中韋小寶抄鰲拜的家時就是對清朝這種風氣的反映)。當然和珅抄家這件事情嘉慶皇帝肯定的上心,兩位前去抄家的親王也不敢拿太多,但是這也是其中一個去向,更何況“任你清官似水,自有吏滑如油”下面具體負責抄家的人又豈能放過這個大好的機會。
第二,將這些罪產分潤宗室。因為乾隆時期一直對宗室保持“親親和睦”的政策,所以剛剛獨立親政的嘉慶自然也會去拉攏宗室,其中將和珅宅邸賜給恭親王就是最好的證明,現(xiàn)在北京的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的家。而且所有的土地田產以及大量不能直接變現(xiàn)成金銀的東西都被收沒進皇莊,將這些土地上的產出用以維持宗室以及各處皇室場所的運轉。
第三,在乾隆執(zhí)政后期,所謂康乾盛世便已經是落日余暉,出現(xiàn)了頹敗的現(xiàn)象,國家經濟吏治糜爛。乾隆六下江南、四處用兵、營建宮室等等都耗費了大量錢財。據不完全統(tǒng)計乾隆年間的國家歲入大約是白銀5000萬兩,糧食1300萬石左右,而他所謂的“十全老人”所花費的錢財對于歲入來說都是入不敷出的,都是在做用國家的財政做抵押,寅吃卯糧的“使錢老人”。而這些后果都要嘉慶來承擔,而且嘉慶又不能否定自己父親的所作所為,所以只能默默的做一個接盤俠,用和珅的罪產來彌補父親的虧空。
第四,在嘉慶年間,公元1815年至1817年云南發(fā)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饑荒整整持續(xù)了三年,民不聊生,餓殍滿地,易子而食。而且在嘉慶統(tǒng)治的后期,直隸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地區(qū),頻頻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極為困苦。嘉慶年間的直接財政收入大約只有4000萬兩左右,財政吃緊,而且小刀會、天理教的暴動又是此起彼伏。國家經濟捉襟見肘,皇帝的內帑私庫也不得不拿出錢來賑災,而內帑中的絕大部分也都是當年抄沒和珅得來的罪產。而且由于繼承了父親驕奢淫逸的性子,嘉慶在位時也是揮金如土,揮霍不已,將接盤俠的命運又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道光皇帝。
然而表面看是懲治了贏大貪官,實際上是重農抑商,假如鼓勵和珅之流的商業(yè)發(fā)展,大清畢竟是另一番繁榮景象。沒準日后就是大清率領N國聯(lián)軍橫掃歐洲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