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請諸葛亮 而這個人讓唐太宗四次請他
大唐貞觀三年,中郎將(高級武職,即各府衛(wèi)的禁衛(wèi)統(tǒng)領(lǐng))常何的府邸?;实鄣氖拐咴偃卸Y,請常何的門客馬周入宮詳談。使者說,皇帝陛下的原話,是恭請馬周先生,不是召見,更不是命令。
但馬周回說身體不適,拒絕了。使者又來了兩次,馬周還是拒絕。
這一搞,可把常何嚇壞了,他忙不迭地勸,可馬周只是笑而不語。終于,在太宗李世民的使者第四次到來時,馬周才答應(yīng)進宮面圣。
究竟這馬周是何許人也,為何他經(jīng)得起李世民的四次請談?
狂傲?xí)?,只身來到長安
馬周,字賓王,公元601年生于山東清河郡,幼時父母雙亡,在親戚家寄身長大。艱苦無依的環(huán)境,讓馬周深知,只有發(fā)奮讀書方可改變命運。于是,廣泛涉獵,加上聰穎天資,不過二十歲,滿腹經(jīng)綸的馬周已是名動一方。
可是,渴望在官場一展雄才的馬周,直到高祖武德初年才接到鄰郡書吏的邀請。而這對他來說,尚不是理想所在。于是,雖然入職,他卻無心公務(wù),而是縱情山水,以酒為樂。在世人眼中,這位馬才子狂傲無雙桀驁無敵,頗有點像三國時期的寵統(tǒng)。
但是,下屬耍大牌,上司很生氣。博州刺史達奚恕破口大罵,什么名動州郡的大才子,簡直一廢物,整天不務(wù)正業(yè),根本不是治國平天下的料。
一氣之下,馬周辭去小小的書吏官職,專心周游天下。在這個過程中,他先是到齊魯拜孔訪賢,后是往長安問達謀事。
終于,在長安,經(jīng)多方權(quán)衡后,馬周成了常何的門客,只因中郎將常何為人正直,而且是玄武門之變時的玄武門守將,太宗皇帝對常何的信任可不是一般的好。同時,馬周決定,要找一個時機制造“地震”,只有那樣,才可能得到有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的重視。
好在,這樣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一紙奏疏,名震太宗案頭
這一年,貞觀三年,天下大旱,饑荒四起??v是幾番懇切請奏,蒼天依舊不降滴雨。
恤民的李世民為百姓苦難而痛心,他誠請百官呈奏政事得失,以責(zé)己之過、修正政綱,從而消弭蒼天之怒、給百姓減輕災(zāi)患。
正當(dāng)百官竟展文采上奏時,這常何卻愁眉難開。只因為,他自己是斗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武將,縱使對太宗皇帝有著百般忠心,也只適于護衛(wèi)平安,文書工作卻是愛莫能助。
常何之憂,正巧被馬周看在眼里。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作為常何的門客,馬周本就是得到了很高禮遇,更何況投奔常何之時,馬周就懷著不飛則已一飛沖天的想法。此時,正是他振翅的良機。
于是,馬周一紙奏疏,建議二十條,指時政紕漏,陳革新方略,文辭優(yōu)美,條清絡(luò)晰。李世民一看,捋須稱絕,驚為神文。忠厚的常何倒是不貪他人之功,獻出了背后操刀的馬周。因此,太宗皇帝欲召而見之任而用之,以為先祖黎民穩(wěn)固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