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杰出政治家謝安為人處世之道如何?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是東晉著名的政治家。謝安一直隱居拒絕為官,直到四十多歲才正式出仕。入朝為官后,謝安就為朝廷盡心竭力,為東晉政局穩(wěn)定、多年和平做出了重大貢獻,因此深受后世贊賞。
因為出身名門又年少聰慧,謝安從小就得到了東晉許多名士和官員的肯定。然而,謝安志不在仕途,一直拒絕他人的舉薦和朝廷的應召。為了躲避出仕,謝安跑到了會稽東山隱居,與王羲之等一票名士好友游山玩水,悠然自得。除了縱情山水,他當時還一直教育自己謝家的子弟。
直到在朝中為官的弟弟戰(zhàn)敗被貶,謝家在朝廷的勢力減弱,謝安才起了出仕之心。公元360年,他先是在桓溫帳下作司馬,再被任命為太守,之后入朝一路升遷。373年,桓溫意圖篡位,謝安從容不迫與其笑談許久,使他不敢下手,在他求九錫之禮時也是謝安借故拖延。謝安竭力輔佐皇帝,緩和桓族勢力與朝廷的矛盾,協(xié)調(diào)百官,穩(wěn)定朝政。
除了政治,謝安在軍事上也有頗有成就。377年,謝安挑選侄子謝玄等人為將鎮(zhèn)守廣陵,從而擊退了前秦的進攻。383年,謝安指揮淝水之戰(zhàn),以八萬兵力擊敗號稱百萬的前秦大軍,之后又為東晉收復失地,贏得40年的和平。
淝水之戰(zhàn)后,謝安因為功高震主,開始受到皇帝的猜忌。于是,謝安主動交出權(quán)力,可惜不久病逝,享年66歲,被追贈太傅,謚號文靖。
謝安赴宴
“謝安赴宴”出自《世說新語》中的雅量篇第29條,講述的是桓溫三番五次拒絕入朝的詔令后在373年入京朝見孝武帝,謝安與王坦之前去迎接的故事。而在此之前,桓溫通過廢立皇帝、陷害大臣等手段建立了極高的權(quán)威,而謝安與王坦之是當時的輔政大臣。
故事講,桓溫設(shè)宴邀請百官,并且埋伏好士兵準備趁機殺了謝安與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謝安卻面不改色對他說:“東晉王室的存亡,就在此行了。”兩人赴宴時,王坦之還是一直失態(tài)不能保持冷靜,而謝安卻從容就坐,甚至當場作了一首《洛生詠》。原打算下殺手的桓溫反倒被謝安的氣勢給鎮(zhèn)住了,于是就撤走了士兵。王坦之和謝安兩人在以前是一直齊名的,可這件事以后,誰優(yōu)誰劣就很好判斷了。
當時的桓溫可謂狼子野心,有謀朝篡位之嫌,此次他入朝,說是拜見實則是圖謀不軌。而謝安與王坦之的任務說是迎接其實就是阻止甚至挫敗桓溫的行動。歷史上,桓溫此次入京最后也只是將一位官員下了牢獄,沒能篡位成功。不久,桓溫因患病而離京,同年又上表向朝廷為自己求九錫之禮,也是謝安以修改稿件的名義借機拖延到桓溫病死,使他到死野心都未能如愿。
從歷史看,謝安是挫敗桓溫篡位的功臣,而從“謝安赴宴”的故事來看,謝安處事不驚、冷靜應對的風度的確令人嘆服,而王坦之則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謝安索解
“謝安索解”出自《世說新語》中的文學篇第24條,講述的是謝安小時候向人請教學問的故事?!八鳌笔翘剿鳌⒃儐柕囊馑?,“解”就是對學問的解釋。謝安請教問題,不明則反復追問,可見其好學而不恥多問。
故事講,謝安年少的時候,曾經(jīng)向當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的阮裕請教白馬論,阮裕自己寫了文章給他看。當時謝安不能立馬理解阮裕說的話,所以就反反復復打破砂鍋問到底。阮裕于是感嘆:“非但是能夠談論白馬論的人很難得,就是現(xiàn)在探索理解白馬論的人也已經(jīng)非常難得了。”
白馬論是先秦時期許多哲學家們一直探討的一個問題,更出名的表述是“白馬非馬。說“白馬”不是“馬”,是因為“馬”是在定義它的形態(tài),而“白馬”是指它的顏色,顏色與形態(tài)是不相同的?,F(xiàn)在看來,這個問題是在邏輯上偷換概念。
史書上對謝安讀書求學方面的記載相對很少,這主要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guān)。東晉大肆實行門閥制度,大大小小的士族林立,官員也基本從士族中選出。所以,門閥士族一直保持對只是和教育的壟斷,家中子弟基本上都是由自己人教育,而不是送去私塾學堂。而謝安所在的謝家在他小時候也已經(jīng)是一個不小的門閥,因此他從小應該是在家中學習。
故事中謝安請教先秦的哲學問題,也可以看出他后來對哲學的喜愛。據(jù)說,謝安很喜歡老莊和佛家,所以也非常擅長清談,就是不談政治、軍事等俗事,只討論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