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zhàn)屢敗的劉邦憑什么能夠戰(zhàn)勝項羽?
楚漢的競爭,以西楚的失敗而告終,這教訓已經(jīng)總結兩千年了,結論一大堆。例如,劉邦認為項羽敗于不會用人,有人才而不用,像范增為這樣的老謀深算之輩,卻最終被邊緣化,甚至退出。
另外,韓信早就從項羽的性格上看出他的失敗結局。韓信對劉邦說,項羽這人吝嗇,手下立功,卻舍不得賞賜,官印拿在手里都磨壞了,還是“忍不能予”。同時,項羽還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舍棄關中這樣的戰(zhàn)略高地不要,自己放逐自己,建都彭城。最后,項羽此人還沒有擺脫戰(zhàn)國時期的野蠻軍事屠戮模式,“所過無不殘滅者”,因此沒什么人擁護,“天下多怨”,也就是說項羽缺乏支持度。
然而,哪怕項羽存在以上致命弱點,還是將劉邦打得到處亂竄。直到最后一戰(zhàn)垓下之戰(zhàn)前,基本上都是劉邦在逃跑。從戰(zhàn)術而言,項羽是個技術派,見誰滅誰。然而,十有九勝的項羽為什么最后失敗,屢戰(zhàn)屢敗的劉邦為什么笑到最后呢?
我們不能光從針鋒相對的戰(zhàn)場找原因,而要從當面競爭之外找原因。我們應該注意到,項羽在垓下之圍前,還是勝利的一方,劉邦撕毀合約進攻項羽,結果被楚軍打得抱頭亂竄,躲進固陵。這時候,起決定作用的不在項、劉雙方,打破這個天平的是韓信、彭越和英布,他們及時趕到,一起群毆,滅了項羽。
劉邦有幫手,項羽沒有幫手,就在于劉邦有分公司,項羽沒有分公司。劉邦雖然當面打不過項羽,但是他注意培養(yǎng)分公司。韓信當初不過是他手下一員工,但是劉邦放手讓韓信出去發(fā)展。韓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沒有和項羽發(fā)生沖突,而是滅齊滅趙,在外圍發(fā)展,一步步發(fā)展自己。劉邦的這種壯大分公司的思維也有記載,他曾經(jīng)說:我要把長安以東全部分封給有功勞的將士。這就是發(fā)展壯大分公司的思維。
所以,劉邦的主公司雖然看上去似乎一直在挨打,經(jīng)常要靠蕭何補給,但他的分公司——韓信,卻越來越強大。韓信強大,就是劉邦強大。同時,劉邦也注意爭取項羽的分公司,他派隨何策反英布,英布倒向劉邦,楚漢雙方力量登時改變。
當然,項羽不是沒注意到這一點,也曾派人爭取韓信,但是韓信因為過去的工作經(jīng)歷,已經(jīng)喪失對項羽的信任,斷然拒絕。
劉邦有分公司,因此總也打不死,總能恢復并強大;項羽沒有分公司,因此越打越疲,力量日漸削弱,終于有撐不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