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遺詔讓公子扶蘇繼位不可信?
公子扶蘇被假詔絞殺,這是歷史上除了們的歷史故事。但很可能歷史的真相被非如此,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guān)于秦始皇遺詔讓公子扶蘇繼位,而趙高卻伙同丞相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擁立了胡亥為皇帝,又偽詔迫令扶蘇自裁”的歷史故事。稍熟悉中國歷史的對此都不會太陌生,然而,這則歷史故事卻不可信,迫令扶蘇自裁或出於秦始皇的本意。
首先,關(guān)於趙高與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的消息來源不可信。篡改遺詔乃私室密謀之事,只該有趙高、李斯、胡亥三位知情人。趙高與胡亥是至死都不會把這件事說出去的,更不會把這件事告訴史官,讓史官記錄下來。唯一的一個極小可能性是李斯入獄后,出於對趙高與胡亥的怨恨,把這件事說了出去。但是秦始皇已死,死無對證,李斯不會有任何實證與人證;再則,如果真有篡改遺詔之事,胡亥與趙高在跟李斯決定鬧掰之前就會考慮到殺人滅口了。如果說是趙高在朝堂之上“指鹿為馬”,那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還可以信之。這篡改遺詔乃極其密謀之事,所以就絕不能輕信之。
第二,最重要的是秦始皇讓公子扶蘇繼位,這件事不合乎情理。扶蘇在秦始皇臨終之前是早就被“外放”到上郡做蒙恬軍中的監(jiān)軍的。但按慣制,儲君不外放,外放即被廢。先看下列關(guān)於晉獻(xiàn)公欲廢太子申生的歷史記載;
《左傳·閔公二年》: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里克諫曰:“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古之制也。夫帥師,專行謀,誓車旅,君與國政之所圖也,非大子之事也。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故君之嗣適不可以帥師。君失其官,帥師不威,將焉用之。且臣聞皋落氏將戰(zhàn),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誰立焉。”不對而退。見大子,大子曰:“吾其廢乎?”
《史記·晉世家》:十二年,驪姬生奚齊。獻(xiàn)公有意廢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廟所在,而蒲邊秦,屈邊翟,不使諸子居之,我懼焉?!膘妒鞘固由晟忧?,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獻(xiàn)公與驪姬子奚齊居絳。晉國以此知太子不立也。
《史記·晉世家》:十六年,晉獻(xiàn)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伐滅霍,滅魏,滅耿。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為之極,又安得立!
從上面的這三則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太子申生通過晉獻(xiàn)公讓其外出領(lǐng)兵打仗,便預(yù)感自己的儲君之位將不保。而晉人通過晉獻(xiàn)公“外放”諸子,也便知曉晉獻(xiàn)公將行廢立太子之事了。儲君是負(fù)責(zé)宗廟社稷、被視為“冢子”的,是不該被“外放”的。在國君外出的時候,負(fù)責(zé)守衛(wèi)都城;如果已經(jīng)有人被賦予守衛(wèi)都城之責(zé)了,那么就跟隨國君。
而從中國的歷史上來看,的確都是這樣的,儲君沒有輕易離開都城的,離開都城也是要跟在國君身邊的;吳王夫差北上爭霸時,其太子友負(fù)責(zé)守衛(wèi)都城;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期間時,其世子朱高熾負(fù)責(zé)守衛(wèi)北平;而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建立那么多戰(zhàn)功,也是因為李建成已經(jīng)被確立為儲君,按理不該出征,才使得李世民有那么多的領(lǐng)兵打仗的機(jī)會。后來,李建成見李世民的戰(zhàn)功實在是太過煊赫,才主動請纓去平定劉黑闥的起義。
而像晉獻(xiàn)公廢太子申生、楚平王廢太子建等,第一步都是將太子“外放”;一旦太子被外放,太子在朝中的支持勢力就失去了憑借,那鏟除太子的勢力就會輕而易舉。所以,儲君“外放”就意味著國君要動動太子的根基了,“外放”就意味著“被廢”。
國君的地位固然是至高無上,但卻是“夕陽型”的,而儲君是“朝陽型”的。列代官場上的大臣都是要對儲君下政治資本的、是納“投名狀”的。商鞅跟秦孝公、吳起跟楚悼王的關(guān)系再好,老國君一死都被咔嚓掉了。所以,很多大臣寧可得罪國君也不愿得罪儲君,國君一旦要動廢儲君的念頭,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大臣出來力保,因為他們都是下過重注的,更怕萬一儲君沒被廢成,將來儲君即位來清算。所以,儲君才被稱為“國本”,其勢力是盤根錯節(jié)、根深蒂固的。動太子就會觸犯到很多大臣的切實利益,才被譽(yù)為“傷國本”。儲君是絕不可輕言廢立的。一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廢成了周幽王,太子沒廢成倒把自己給廢了。
所以說,楚平王殺伍子胥一家不是其昏庸的表現(xiàn),而是其清醒的抉擇。楚平王也是干掉自己的好幾位哥哥才當(dāng)上楚王的,其本身還是有才干的。你能說他“淫亂”,不能說其“昏庸”。楚平王之所以要干掉伍子胥一家,就是因為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太子的太傅,太子建的最大股東。在楚平王決定要廢太子建了,伍子胥一家都堅決不與太子建切割。所以,楚平王是很清楚的,伍子胥一家目前雖然還認(rèn)他這個楚王,將來是絕不會認(rèn)他跟孟贏所生的公子軫(后來的楚昭王)的,一定會扶持太子建與公子軫爭位的。所以,才會堅決地除掉了伍子胥一家,而伍子胥在全家被楚平王誅殺后,還繼續(xù)扶持著太子建跑到了鄭國。在鄭國時,太子建被鄭國人殺了,伍子胥又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勝(后來的白公勝)跑到了吳國。
第三,胡亥就是秦始皇的屬意接班人。秦始皇認(rèn)定自己會永生,并未正式冊立儲君。但從胡亥最受其寵,其巡游時將胡亥帶著身邊(君行則守,有守則從)來看,胡亥就是秦始皇的屬意接班人。儲君本來就是國君的備用,得備在國君的身邊。而沒有正式冊立儲君的,那時刻守護(hù)在國君身邊的公子就是國君的備用。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能從秦始皇那么多的兒子中脫穎而出,最讓秦始皇歡心,就說明胡亥不是如大家印象中的那么傻缺。秦始皇不像劉備那樣,只有一個傻“阿斗”沒得選。沒有一位父親,有那么多的兒子而偏喜歡一位傻兮兮的?!爸幽绺浮?,秦始皇又是位雄主,當(dāng)了那么多年的秦王與始皇帝,在閱人方面還是會高於常人的,所以其能屬意於胡亥,這胡亥不但不會是傻缺,而且應(yīng)該是聰穎、干練的,這胡亥的性格與作風(fēng)應(yīng)該某些方面跟秦始皇比較相像。
第四,扶蘇其實就是被流放的。從扶蘇接到詔書就自殺上來看,扶蘇深信秦始皇時刻會處死自己,所以這扶蘇絕不是被下放到基層歷練的,而是被流放的。他是跟晉太子申生、公子重耳、楚太子建他們當(dāng)初一樣的。如果太子申生、公子重耳這些人接到國君詔書,讓他們回去繼位,他們能信嗎?他們一定會因為這是場陰謀,是誘殺。送去毒酒、讓其自裁才是合乎情理的。扶蘇在蒙恬軍中做監(jiān)軍,那也不是秦始皇對扶蘇的器重,那軍隊不是給扶蘇的,更不是蒙恬的,而是秦始皇的。秦始皇詔令讓扶蘇、蒙恬自裁,他們就得自裁。
第五,秦始皇在臨終前,不會放在身邊受其寵愛的兒子不立,而偏立一位已被流放的兒子。即便要立扶蘇,作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也要先將身邊的兒子先打發(fā)走。不然就會出現(xiàn)如后世流言中的那樣,趙高伙同李斯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的事。而以秦始皇那強(qiáng)硬的性格,其要立胡亥為帝的話,為胡亥帝王之穩(wěn)固,而詔令扶蘇自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之所以,會出現(xiàn)趙高篡改遺詔的傳聞,那是胡亥政敵們的政治需要。政治斗爭向來都是顛倒黑白、指是為非、無中生有、無所不用其極的。陳勝、吳廣起義時,還偽托是公子扶蘇與項燕之眾,這腦洞也夠大的,能把兩個敵對陣營中的兩個人都糅合在一起。所以,當(dāng)政治需要有“先帝遺詔”時,就會有“先帝遺詔”的出現(xiàn);當(dāng)政治需要有否定秦王政繼位的合法正統(tǒng)時,就會有秦王政非贏姓種的流言產(chǎn)生。只有你有政治宣傳口號,無論多么低級,都會有人響應(yīng),有真上當(dāng)?shù)?、也有假上?dāng)?shù)?。總之,到了失敗之時,每個人都是拼命地澄清自己其實是無辜的、是被蠱惑而受騙的。
歷史的記載中有太多的表象,對待該有存疑之處,我們要論證其本身是否合乎情理。如果是不合乎情理的,那多半就是有人故意造假或者是誤把流言當(dāng)信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