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沒有娶妃子的癡情皇帝是誰?
成化二十三年春,萬貴妃郁郁而終,憲宗也因與她的生死戀悲傷過度,同年駕崩?;侍又煊娱逃诰旁氯梢绽^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孝宗。事實上,憲宗留給兒子孝宗的,不僅是一個紊亂的朝政,而且是一個千倉百孔的江山。
對于這些情況,孝宗在宮中為皇太子時已經(jīng)是有所了解的。他即位之初,就著手改革弊政。起初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朝廷要員的人事安排上,待到這些問題基本解決之后,他便開始注重于對內(nèi)憂外患的治理。他特別賢能開明,勤政睿智。并努力扭轉(zhuǎn)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qū)逐奸佞,逮捕侍郎李孜省、太監(jiān)梁芳,罷免外戚及黨羽。裁汰傳奉官,罷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鋼等千余人,論罪戍斥。
革除法王、佛子、國師、真人封號。處死妖僧繼曉。破格提拔提拔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名臣參與機密事務(wù)。大臣們很快就不得不對這位少年天子刮目相看,因為,斥佞用賢的弘治初政,給成化后期混亂的朝廷打了一針興奮劑,使明朝有了中興的希望。而這位皇帝卻又出奇地寬和善良,即使對當初迫害其生母的萬貴妃家人,也表現(xiàn)了極大的寬容。據(jù)說,喪母時的朱佑樘雖然只有六歲,卻會“哀慕如成人”。
幼年失母,對于孝宗的影響深遠。盡管傳說母親紀氏是被萬貴妃害死的,但是在他即位之后一位官員上書要求懲辦已死的萬貴妃及其族人的時候,孝宗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違背了先帝的意愿,不愿意接受。所有這一切都出于一個孝字,孝敬父皇,維持傳統(tǒng),以寬仁忠孝為主,以德報怨,他死后被定廟號為孝宗,也正因于此。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務(wù)政,倡導節(jié)約,與民休息,是明朝歷史上經(jīng)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和平時期。被史家稱為“弘治中興”。
中國皇帝的一大特點就是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晉武帝之流,其后宮佳麗數(shù)量足可組建一個整編師。即使差到像光緒一樣慘,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謂一夫一妻似乎永遠跟皇帝們無關(guān)。其實不然,在中國歷史的幾百位皇帝中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唯獨明孝宗朱佑樘一人,其唯一的妻子就是張皇后。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明朝第九位皇帝,憲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紀太后。在位期間,勤于政事,勵精圖治,驅(qū)除宮內(nèi)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歲,死后葬于泰陵。孝宗去世后傳位太子朱厚照,即后來的明武宗。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曾寫過一篇專門批評封建專制的君主的文章《原君》,其中有“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一句。大概中國古代的成年皇帝,很少有不淫蕩的,大都三宮六院,嬪妃成群。但有一個明代皇帝例外,那便是孝宗朱佑樘,他一生只娶了張皇后一人。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照夕與共。這在封建皇帝的私人生活中,真是少見。
身處粉黛成群的后宮中,孝宗這樣的情形的確讓人費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第一,孝宗本人性格溫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對于男女之事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第二,孝宗幼年為避萬貴妃的迫害,6歲以前一直是秘密養(yǎng)育于宮中的安樂堂內(nèi)。他對于嬪妃之間的爭寵吃醋以及隨之而來的宮闈斗爭,可謂體會深切,有切膚之痛。所以,這可能是他不愿有過多嬪妃的一個原因。
第三,張后本人的性格也許較為活潑,對孝宗有足夠的吸引力和約束力。史稱張后“驕妒”,從后來她在政治斗爭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張后確實絕非庸常之輩。第四,大臣謝遷的勸諫。本來,皇帝廣納嬪妃是極正常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臣也不會反對。例如,成化朝的時候,群臣因為憲宗二十八九歲還沒有兒子,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廣納嬪妃。那么,謝遷何以會多此一舉呢?事情是這樣的。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馬監(jiān)左少監(jiān)郭鏞請預選淑女,等孝宗在其中選兩名女子為妃。當時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謝遷就上言說:“六宮之制,固所當備。而三年之憂,豈容頓忘。今山陵未畢,諒陰猶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說,皇帝選妃,自然是應(yīng)當?shù)?。但是,憲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喪的草廬還是新的呢,怎么就談起選妃的事來了?
孝宗號稱以孝治天下,曾經(jīng)定下了為憲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鳴鐘鼓,不受朝賀,朔望宮中素服”。因此,謝遷既有這么一說,選淑女以備嬪妃之選的事情就擱置下來了。選淑女以備嬪妃之選的事情就這么一擱就是18年,直至駕崩,明孝宗再也沒有納妃選后過,因此明孝宗朱佑樘便成為中國歷史上唯獨的一生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