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文弱書生陳慶之為何被稱為白袍將軍?

2017-03-05 09:11:5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一位“射不穿札,馬非所便”的文弱書生,竟然是我國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人,而且每戰(zhàn)必勝,從不失手,是歷史上真正的常勝將軍 與明末袁崇煥

一位“射不穿札,馬非所便”的文弱書生,竟然是我國歷史上打仗最厲害的人,而且每戰(zhàn)必勝,從不失手,是歷史上真正的常勝將軍.與明末袁崇煥一樣,他也是文官出身,自身并無萬夫莫擋之勇,但卻在戰(zhàn)場上創(chuàng)造出一次次的曠世奇跡.

這位常勝將軍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將軍陳慶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陳慶之身體文弱,不善于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陳慶之雖然算是個文將,但他善于謀劃,治軍也很有方法,在軍中威望是非常高的,所以士卒都愿意跟著他打仗。當然我們從他的戰(zhàn)績就能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厲害了。

陳慶之的戰(zhàn)績

陳慶之初次領軍就在渦陽之戰(zhàn)中,僅用2000人的軍隊就擊潰了北魏宗室元延明的2萬大軍,以少勝多,之后只帶領七千軍隊進行北伐,當陳慶之攻打到北魏都城洛陽的時候,陳慶之又以自己的七千人馬,戰(zhàn)勝了睢陽守將丘大千的7萬大軍。之后陳慶之又多次打敗了北伐路上的許多大軍。在整個北伐過程中,陳慶之只有這七千人馬,前后作戰(zhàn)幾十次,也攻下了好幾十座城池。

因為他和這七千人都身穿白袍,所以被人們成為白袍軍。

陳慶之背城接戰(zhàn),僅率3000精銳就把敵人打的丟盔棄甲。還有就是元天穆帶領軍隊反撲圍困洛陽,陳慶之又是帶領極少數(shù)的兵馬,收復大梁,洛陽之圍也就順勢而解了。東魏的侯景率7萬人攻打楚州,梁武帝派人增援只有不到一萬人兵馬的陳慶之,沒想到援軍還沒到,陳慶之就已經(jīng)打敗侯景了。總之陳慶之一生打過上百次戰(zhàn)斗,都沒有失敗過,而且基本上都是面對敵人數(shù)倍甚至十倍于己的劣勢下取勝的。如果說這樣的陳慶之不厲害,那么還有誰比他用兵更厲害呢?

陳慶之屢戰(zhàn)屢勝,當時敵方士兵只要一聽說陳慶之和他所率領的白袍軍,就聞風喪膽了,這對于一個身體羸弱,不擅長功夫的武將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就需要陳慶之有過人的謀略和膽識,當然這些因素,陳慶之是完全具備的。

陳慶之不但在進攻方面具有卓越才能,在防守上也是非常在行的。在他南歸之后,防守東南,也是立下了很大功勞。不僅當時人們對陳慶之的評價很高,后代軍事將領也把他作為楷模,一生效法。

當然也存在另一種說法,那就是:陳慶之雖然人數(shù)少,但都是精兵猛將,而且軍紀嚴明。北魏則處于腐敗墮落時期,軍隊戰(zhàn)斗力非常差,所以陳慶之才能屢次以少勝多。

毛澤東對陳慶之的評價:

毛澤東在多次閱讀《梁書-陳慶之列傳》后,不禁感慨:“再讀此傳,為之神往”.引子南北朝時期,洛陽街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其意思是,任憑多么精銳的軍隊,或者多么出名的將領,見到“白袍”都要望風而逃,避之惟恐不及.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