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建文帝身邊的重臣 為何最后竟被誅十族
我們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把犯了罪的大臣誅九族,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不少,但是明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臣卻被誅了十族。他就是方孝孺,也是史上唯一一位。
方孝孺,字希直,號“緱城先生”,幼聰慧,6歲能詩,人奇其才。后拜宋濂為師,頗受宋濂器重。歷任漢中府學(xué)教授,翰林侍講,侍講學(xué)士,后升任文學(xué)博士。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師。
后人對方孝孺的評價是極高的。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稱其“天地正氣”;黃宗羲說他是“有明諸儒之首”;胡適說他是“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則說他“骨鯁千秋”。觀方孝孺一生,其可敬可嘆之處甚多,我也崇敬萬分。然而,其“骨鯁之士”美名之余,亦透出其儒學(xué)之士的迂腐和固執(zhí)之處。
方孝孺的仕途始于洪武皇帝朱元璋,他的才能,直到洪武十五年(1382)經(jīng)東閣大學(xué)士吳沉等人推薦之后,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據(jù)史料說,他當時應(yīng)征至京,在奉天門奉旨作《靈芝》、《甘露》二詩,甚合朱元璋之意。賜宴之時,朱元璋有意叫人“欹斜幾具,試其為人”,結(jié)果方孝孺“正之而后坐”。朱元璋對其端莊舉止和淵博學(xué)問,甚為滿意,便有“日后輔佐子孫之意”,并“厚禮遣回鄉(xiāng)”。此后十年,方孝孺在家讀書立說。
方孝孺后因人爭訟受詞連,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問罪。此時,還是朱元璋救了他,他在名錄中見到方孝孺的名字,“特名釋放”,后又被舉薦,任建文帝的重要謀臣。
明史說:“凡國家大事,(建文帝)常命孝孺就坐前批答”。呵呵,好在朱元璋還一個好記性。否則,那里又有方孝孺在建文一朝的輝煌,又何來其被“株十族”的下場?人生之禍福,真說不清。
建文初,方孝孺任翰林侍講學(xué)士,又“值文淵閣”。無疑是建文帝的重要謀臣。朱棣“靖難”之時,方孝孺自然憤慨,“詔檄皆出其手”,以他之文采,寫這種文章,一定是非常好看的。
但是,他在處理朱棣叛亂的過程中,卻有著極大的失誤。具體表現(xiàn)有三件事情
1、建文元年燕王反叛之時,建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并沒有將朱棣放在眼里。以為燕王一隅之兵,要翻天是件天大的難事。善良又有點迂腐的建文帝朱允炆甚至還給手下授了了一道奇特的口諭,不準任何人傷害他的叔父朱棣,以免背上殺叔父的名頭,所以朱棣一路高歌,從來沒有受過傷。
2、推薦了平叛的統(tǒng)帥,他的好友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正是這個渾蛋,既打了敗仗,又打開金川門迎賊。在此之前,已有人向建文帝李景隆有異志,但“帝雅信孝孺,遂不復(fù)疑,坐成開門之變,蓋不免于誤國云”(明姜清《姜氏秘史》)。等到最終方孝孺如夢初醒,強烈要求建文帝殺李景隆時,一切都為時已晚了。
3、三是朱棣軍渡過長江,南京危在旦夕之時,方孝孺又支了一個最臭的招兒。方孝孺力主守城,以待援兵。他甚至說:“即事不濟,當死社稷”,居然要讓皇帝以死酬志??梢娪馗畼O。結(jié)果就是李景隆開門迎接朱棣,建文帝大火中不知所蹤。
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文武百官都投降,唯有方孝孺不降,燕王命他寫榜文詔告天下說:“燕王為保護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狈叫⑷鎸懙膮s是“燕賊篡位?!毖嗤醮笈瓎枺骸澳悴慌聹缇抛鍐??”方孝孺答:“滅十族又如何?”燕王聽罷大怒說:“好!我就滅你十族。”但轉(zhuǎn)念一想,只有九族,哪有十族,想來想去,他有老師學(xué)生,就算上一族吧!結(jié)果牽連無數(shù),共殺八百人,是歷史上最大的慘案之一。
方孝儒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受到人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