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紹的故事 舉目見日 不見長安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②。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痹郛愔C魅?,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便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世說新語夙惠第十二-3)
翻譯:
舉目見日,不見長安的含義是抬頭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出自晉明帝。
晉明帝才幾歲的時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當時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起洛陽的情況,不覺傷心流淚。明帝問父親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過江來的意圖一五一十地告訴他。于是問明帝:“你看長安和太陽相比,哪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過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痹蹖λ幕卮鸶械襟@奇。
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飲,就把明帝這個意思告訴大家,并且再重問他一遍,不料明帝卻回答說:“太陽近。”元帝驚愕失色,問他:“你為什么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明帝回答說:“現(xiàn)在抬起頭就能看見太陽,可是看不見長安?!?/p>
晉明帝司馬紹(299年-325年10月18日),字道畿,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晉簡文帝司馬昱異母兄,母宮人荀氏,東晉第二位皇帝,322年-325年間在位。
司馬紹于322年即位,太寧二年(324年)平定王敦的叛亂,停止對于王敦黨羽的追究,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并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tài)度,成功對“王敦之亂”作出善后,穩(wěn)定東晉王朝的局勢。太寧三年(325年),司馬紹病逝,終年二十七歲,謚號明皇帝,廟號肅祖 ,葬于武平陵(今南京市玄武區(qū)雞籠山北)。
司馬紹聰慧善斷,明于事理。東晉政權初建之時,兵荒馬亂,生民涂炭,國力空虛疲弊,權臣王敦等作威作福,東晉政權隨時面臨著覆滅的危險。司馬紹在位期間,憑借弱勢之中央,成功做到對權臣的制衡。他還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和南渡僑姓與吳姓士族之間的矛盾,穩(wěn)定時局,使社會呈現(xiàn)向安定發(fā)展的趨勢。雖在位時間短暫,但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歷史如何評價司馬紹
曹毗《晉江左宗廟歌》之六:“明明肅祖,闡弘帝胙。英風夙發(fā),清暉載路。奸逆縱忒,罔式皇度。躬振朱旗,遂豁天步。宏猷淵塞,高羅云布。品物咸寧,洪基永固?!?/p>
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雖略于形色,頗得神氣。筆跡超越,亦有奇觀?!?/p>
唐·房玄齡等《晉書》:“帝聰明有機斷,尤精物理。于時兵兇歲饑,死疫過半,虛弊既甚,事極艱虞。屬王敦挾震主之威,將移神器。帝騎驅(qū)遵養(yǎng),以弱制強,潛謀獨斷,廓清大昆。改授荊、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勢,撥亂反正,強本弱枝。雖享國日淺,而規(guī)模弘遠矣?!?/p>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明帝不夭,中原其復矣乎!天假五胡以亂中夏,氣數(shù)之窮也,帝乃早世!王敦之橫,元帝惴惴而崩,帝以幼沖當多難,舉動偉然出人意表,可不謂神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