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擁兵百萬卻為何不稱帝
曾國藩,字伯函,號滌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雙峰縣井字鎮(zhèn)荷葉塘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侄女完婚,從此踏上了人生的一大臺階。曾國藩28歲便考上進士,從此之后,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10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直閣士,內(nèi)閣學士,稽查中書科事務(wù),禮部侍郎及暑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條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但曾國藩并非一路官運亨通。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志得意滿的他上書《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疏》,諫諷咸豐皇帝處理政事流于瑣碎、文飾與驕矜之風,氣得圣上咬牙切齒地把奏折甩到地上,曾國藩也因此而差點被殺頭!
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太平軍于金田起義,戰(zhàn)火很快燃燒至全國各地。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曾國藩的母親逝世,曾國藩回鄉(xiāng)丁憂守制。恰逢太平軍橫掃湘鄂豫,形勢異常嚴峻。朝廷下旨其幫辦湖南團練,這就為曾國藩創(chuàng)辦湘軍提供一個有利條件。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曾國藩在其家鄉(xiāng),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命名為湘軍。而正是湘軍為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立下了汗馬功勞。曾國藩也因此被清廷封為一等勇毅侯,賞穿黃馬褂,戴雙眼花翎御賜紫禁城騎馬的待遇,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至一品,死后謚“文正”。
曾國藩一生功過,讓人爭論不休。他率領(lǐng)湘軍于1863年攻下南京后,就軍事實力而言,已經(jīng)控制了全國最大的軍事力量,就連清廷也望塵莫及。若他振臂一呼,極有可能就可以從滿族人手中奪回統(tǒng)治權(quán),而且曾國荃、彭玉磷等10余名湘軍將領(lǐng)也曾勸進于他。但曾國藩手書對聯(lián)“倚天照?;o數(shù),流水山高心自知”來表明自己并無反意。
曾國藩為何不造反?他又是如何向清廷表明自己的心跡的呢?最大也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出來的“修身、平家、治國、平天下”的典型知識分子。他認為“功不必己出,名不必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他認為“人生有窮達,知名而無憂”。曾國藩當初組建湘軍的目的很明確:保衛(wèi)儒學,保衛(wèi)清政府。在曾國藩起兵時,所發(fā)布的《討粵檄文》打的就是捍衛(wèi)孔孟之道的旗幟。他認為太平軍破壞了孔孟之道,利用西方教會來否定中國的孔孟之道。他號召天底下的讀書人來捍衛(wèi)孔孟之道,捍衛(wèi)中方文化。
其次,當時曾國藩當時反叛的條件也不成熟,因為清政府對他早有防范。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7月,曾國藩攻下了岳州府,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而清廷只賞給了他三品頂戴,其實他早已是二品朝臣。同年8月又攻陷武漢,一道圣旨,令他代理湖北巡撫。可有大臣密奏:“匹夫一呼百應(yīng),此并非朝廷之福也?!痹诙潭痰?天之內(nèi),湖北巡撫之職易主。后又賞兵部侍郎銜,其實此職并無多大作用,多年前他就居此官位了。湘軍攻陷天京后,清廷不準曾國荃800里紅旗奏捷,繼而又賴掉了咸豐帝生前“取江寧者封王”的許諾,只給了曾國藩一等侯的爵位,同時又追究偽幼天王洪天貴福逃脫的責任。并在天京周圍布置滿蒙重兵,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的騎兵部署在中原河南腹地。這支部隊不同于八旗兵,戰(zhàn)斗力極強,時時刻刻監(jiān)視著東南,使得曾國藩不敢越雷池一步。湘軍內(nèi)部,李鴻章的淮軍勢力早在太平天國未滅之前就獨樹一幟了,左宗棠也自立楚軍。攻陷天京后,湘軍將士人心思歸,他們的戰(zhàn)斗力得到了很大的削弱。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外國在華勢力決定扶持清政府。經(jīng)歷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曾國藩深知洋人的堅船利炮的威力,一旦重燃戰(zhàn)火而又得不到洋人的支持,勢必將自己置于危險的境地。
為了消除清廷對他的戒心,他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表明自己的心跡。他先是把攻陷天京的功勞歸功于朝廷。他在給朝廷的奏折、給別人的信件中,反復提到這件事情。就是沒有提到自己有多大的功勞,甚至動員自己的九弟回鄉(xiāng)養(yǎng)病。此外,曾國藩還上書朝廷,要求大量裁撤湘軍。在得到批示后,不得不忍痛割愛,裁掉90%的湘軍。湘軍成立初期,因為沒有軍餉,他們沿途設(shè)卡,靠收買路錢來保證軍餉。攻陷天京后,曾國藩立即裁撤厘金局,不再為湘軍謀軍餉。就這樣,曾氏及其代表的湘軍集團,較為平安地度過了表面風光、內(nèi)里危機四伏的政治險灘。
曾國藩沒有稱帝的野心,他的個人追求是做一個中興名臣,封侯拜相,光宗耀祖??陀^上對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抵御外強侵略起到了積極作用。當時,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雖然被攻破,但是仍有余部石達開所率領(lǐng)的30多萬人活動于各地。北方地區(qū)也爆發(fā)了捻軍起義,外國列強還試圖從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試想,如果曾國藩反叛,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千萬百姓就會經(jīng)歷著更大的磨難。單從這方面來看,曾國藩也算是人民大眾的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