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漢桓帝“大赦天下”釀成的嚴重后果
“大赦”雖然是帝王們?yōu)槭召I民心、緩解社會矛盾慣用的一種手段,甚至可以說是被大多數人接受的一種常態(tài),但歷史上也有不少反對“大赦”的聲音。
《資治通鑒》記載,公元246年,蜀漢實行大赦。大司農孟光為此當眾責備宰相費祎:“夫救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币馑际钦f,實行大赦,就像樹木一半茂盛另一半卻枯槁一樣,是一種偏頗的措施,不是真正的圣明之世應該有的。諸葛亮則認為:治理國家要靠大施德政,而不是依靠小恩小惠,以前的劉表、劉琮父子每年都實行赦免,可對治國帶來了什么好處呢?蜀國人都稱贊諸葛亮的賢明,認為費祎比不上他。
的確,動不動就“大赦天下”,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典型的“人治”思維?!按笊狻备静皇菍Π傩諏嵤┒骰莸挠行мk法,更不可能成為解決冤獄的良方妙藥?!按笊狻辈⒉荒苁苟鄶等说玫綄嵒?,消除冤獄需要公正透明的司法制度作保障。在所謂的“大赦”中,獲得解救的良民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恐怕是那些真正的罪犯,眼看就要伏法、還給受害者一個公道了,可是一道赦令下來。他們又可堂而皇之地逍遙法外,而受害者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反對“大赦”的。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獻文帝拓跋弘。《資治通鑒》載,拓跋弘認為普遍赦免罪犯,反而鼓勵了人們犯罪,所以自延興(北魏孝文帝年號)以后,北魏不再實行大赦。
不分青紅皂白實行“大赦”,表面上看是統(tǒng)治者寬厚為懷,其實是一種很不公平的做法,更可笑的是,有人甚至利用這種政策環(huán)境大鉆法律的空子。東漢桓帝時,有個名叫張成的人預測到朝廷將要頒布大赦令,就讓他的兒子在此期間殺人,來個不殺白不殺。
“大赦天下”的做法,除了破壞公平、鼓勵犯罪,最大的弊害是損害了法律的權威,動搖了制度的穩(wěn)定性。當權者心血來潮,一句話就可以使法律制度成為一紙空文,這樣的法律制度怎么有資格受到人們普遍的信任?一項制度,一旦不被人信任,其維護秩序的功能也就喪失得差不多了。
良好的制度,需要在平穩(wěn)的社會環(huán)境中運行。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上,為何沒有一個朝代能夠建立一套像樣的制度?因為無論在哪個帝王的手上,制度的更改都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如果一項制度確立之后,沒有誰能以個人的身份任意更改它,那么,即使這項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毛病,但從長遠來說,也肯定會比那些過于靈活的制度有用得多,因為它是真正屬于大家的。有些發(fā)達國家,領導人更換頻繁卻并不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原因就在于他們有一套這樣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