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篡位事件考 一條經(jīng)典謠言的傳播路徑
公元1722年12月20日,被后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已病入膏肓,在他彌留之際,召集了八阿哥允禩等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到龍榻前。注意,這里沒有四阿哥胤禛。據(jù)官方消息稱,康熙傳下口諭:“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當(dāng)天傍晚,康熙駕崩,沒能再活五百年。
國不可一日無君,隨后趕來的四阿哥胤禛在兄弟、大臣們的哭求下,“勉為其難”地登上了天子寶座,這就是雍正皇帝。
以上就是正史中記載的四爺胤禛入繼大統(tǒng)的版本。且慢,這并非唯一版本。
康熙朝的儲位之爭前后數(shù)十年,自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黜后,兄弟們更是明槍暗箭地斗了十年。到頭來,大家看著四爺君臨天下,心里很不痛快,只能造點謠言,給新君找點晦氣。
于是民間有了另外的版本——四爺勾結(jié)大臣,將遺詔上原本的“傳位十四子”改為“傳位于四子”。如此一來,四爺從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真命天子,變成了篡改遺詔,搶奪皇位的亂臣賊子。
雍正篡位或許是古往今來關(guān)于皇帝繼位最著名、最具有懸疑性、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一條“謠言”。這條充滿了離奇內(nèi)容的傳說,如同長出了翅膀,不翼而飛,雍正皇帝在位時已經(jīng)搞得街知巷聞,滿城風(fēng)雨,以至于雍正皇帝要親自主編一部《大義覺迷錄》對種種謠言一一批駁。
但是謠言沒有止于“真相”,雍正公布了文章開頭的權(quán)威說法后,謠言反而傳播得更加厲害,以至家喻戶曉。即使在今時今日,號稱“康熙遺詔原本”詔書公開展出后,依舊沒法消除這流傳了幾百年的“謠言”。
謠言總是含有信息性、未知性、重要性、傳播性四大特征。
美國社會學(xué)家納普搜集了1942年間1000條戰(zhàn)爭謠言進行分析,得出了謠言的三點特性——信息性、傳播性、未知性。美國學(xué)者奧爾波特又在《謠言心理學(xué)》中總結(jié)出重要性、含糊性兩點。
如果我們將這兩項研究合并,就會發(fā)現(xiàn)未知性和含糊性說的其實是一回事,都是指某些內(nèi)容無法得到證實,以至信息殘缺,充滿未知。
歸納起來,一條謠言的形成需要四個要素——信息性、未知性、重要性、傳播性。這在雍正篡位的案例中,一一驗證。
法國學(xué)者讓—諾埃爾·卡普費雷寫了一本書《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這個書名很好地詮釋了謠言的信息性特征。對于皇帝更替這個重要事件,雍正篡位正好是一種信息,包含了神秘的皇權(quán)如何移交,雍正與康熙、十四阿哥允禵、隆科多等人間的恩怨關(guān)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政治八卦。
在信息性的要素中,還有一點關(guān)鍵——信息的某種真實性。讓—諾埃爾·卡普費雷說,一個謠言想讓人相信,必須有一個“真實的核心”。也就是說,即使是謠言,它的信息也要有一部分是真的。
阿哥們挖空心思想出來的幾條篡位說法,都抓住了一點——康熙晚年看重允禵,讓他在西北建功立業(yè),就是為傳位做準(zhǔn)備!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當(dāng)時關(guān)于胤禛篡位的謠言,都和十四阿哥有關(guān)了。民間盛傳,康熙病重時,皇十四子允禵率兵在青海打仗??滴鯙閭骰饰?,急召允禵回京,但這份圣旨被隆科多扣留了下來。隆科多矯詔,讓外甥胤禛來到康熙榻前,成為皇位繼承者。
另外還有兩個謠言傳播甚廣,一是說康熙遺詔原本是“傳位十四子”,但被篡改成“傳位于四子”;二是說雍正端來一碗人參湯,康熙吃完后就駕崩了。隨后將允禵調(diào)回囚禁。太后要見兒子允禵,雍正不讓,太后就在鐵柱上撞死了。
斯坦福大學(xué)的柴普·希斯教授說:“大腦的構(gòu)造機能決定了我們更容易記住具體、感性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內(nèi)容?!币虼诵畔⒃蕉嗟闹{言,越容易被傳播。
對于謠言“未知性”的要素,奧爾波特又分析了三點原因:
首先,缺少新聞或新聞太粗略。大清朝當(dāng)時一沒有新聞媒體跟蹤報道,二沒有政府的信息公開。對皇帝換屆這樣的重大事件,老百姓只能知道一個結(jié)果:老皇上康熙龍馭歸天,四阿哥承繼大統(tǒng)。然后呢?沒了。
其次,對于百姓而言,他們得到的信息絕對是矛盾的??滴跬砟昕粗厥淖釉识_,封他做撫遠大將軍,使用親王規(guī)格的正黃旗纛,對外稱“大將軍王”,如御駕親征。讓允禵在青海建功立業(yè),這在老百姓看來,無疑是康熙爺為傳位做準(zhǔn)備,讓十四爺做了沒有名分的儲君。誰知最后當(dāng)皇帝的不是十四爺,而是四爺。那時要是有地下賭局,估計大多數(shù)人都要輸?shù)脙A家蕩產(chǎn)。
當(dāng)年宮廷政治都屬于暗箱操作,不像現(xiàn)在的英國王室,一舉一動都處在鎂光燈下。通過戲曲、小說了解歷史的人們,想象中的即位故事一定驚心動魄,即使沒有隋煬帝那樣的弒父情節(jié),怎么也要有點宋太祖“斧聲燭影”的離奇。所以普通老百姓極易相信改詔篡位的傳說。
雍正在發(fā)布了辟謠性質(zhì)的《大義覺迷錄》后,老百姓會憑生活經(jīng)驗,下一個“解釋就是掩飾”的判斷。他們嘴上為皇上鳴不平,心里其實早就信了驚心動魄的篡位故事。
事實證明,雍正的辟謠舉措是失敗的。他不知道現(xiàn)代傳播學(xué)研究,相信辟謠和相信謠言遵循的是同一邏輯,只有當(dāng)辟謠的人身份絕對權(quán)威,對事件有足夠透明度,且人們都愿意相信時,辟謠行為才能有效。
大清朝廷作為一個非民選政府,任何決策都是極其封閉的,因而即使雍正貴為皇帝,他的話同樣缺少公信力。
最后,某些緊張情緒也會使人們不相信事實。雍正對兄弟們不怎么好是事實,一即位就召同母弟弟允禵回京,先讓他去給先皇守陵,沒幾年就給軟禁了。
八爺黨下場更慘,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分別被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這兩個滿語詞的確切含義已不得而知,大概是討厭的狗、令人厭惡的豬之類,后來都被折磨至死。傳說中參與了篡位密謀的年羹堯、隆科多也慘死獄中,被民間看做是殺人滅口。
美國社會學(xué)家希布塔尼曾有一個解釋謠言的經(jīng)典公式,即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當(dāng)時的中國,一個最重要的事情碰上一個最模糊的狀況,得到的自然是一個最大的謠言。
皇帝是天下之主,國家的一切運行都是以皇帝為核心的,沒有什么事情比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的更迭更重要。在沒有選舉的年代,老百姓只能期望出一位仁慈的好皇帝,能輕徭薄賦,能勤儉節(jié)約,能不折騰。那時每逢皇帝換屆,想必人們都會默默禱告,要出一個唐太宗,而不是商紂王!
尤其康熙當(dāng)了六十多年的天子,一生中除鰲拜、平三藩,掃平準(zhǔn)噶爾、大勝雅克薩,建立了前無古人的文治武功,他會選誰來接班?康熙的兒子又太多,成年的就有二十幾個,如果站一排,肯定讓人眼花繚亂。
大清皇帝的即位問題,不僅國內(nèi)老百姓很關(guān)心,中國的傳統(tǒng)友邦朝鮮也密切關(guān)注?!独畛瘜嶄洝返恼f法是,康熙病重時說:“第四子雍親王胤禛最賢,我死后立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狈獙訇P(guān)注宗主國沒有問題,只是他們這句話讓另一個謠言傳了好幾百年,那就是康熙屬意弘歷,所以才傳位胤禛。
民間也知道,康熙為立儲傷透了腦筋,兩次廢黜太子,皇子們各自結(jié)黨,皇長子黨、四爺黨和八爺黨在朝中各有一批勢力,互不相讓,最后胤禛完勝。圍觀的官員與群眾,顯然都急于了解新皇帝即位的內(nèi)幕。
雍正篡位謠言有了以上幾點做鋪墊,還怕沒有傳播性嗎?尤其是在雍正推動下,掀起《大義覺迷錄》的全民閱讀熱后,原本少數(shù)人私下里說說的事情,讀書人一下都知道,很快不識字的老百姓也從地方士紳那里,聽說了皇位繼承的各種疑點。
人有分享的欲望,很多時候,我們講政治八卦,不見得自己相信,其實就是出于一種“我知道,你不知道”的炫耀心理。大家都想炫耀,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雍正篡位就成了老百姓茶余飯后的必備話題。
雍正不管是作為一個皇子,還是作為一個皇帝,都算得上成功了。
如果說他一生做了什么蠢事的話,那就是讓《大義覺迷錄》成了暢銷書。本來大家說起來心驚膽戰(zhàn)的事,一下成了人人能說,不說反而是不學(xué)習(xí)“中央精神”的行為了。
于是這條本屬皇家私密的謠言,得到了正當(dāng)?shù)膫鞑デ溃瑡D孺皆知了。
謠言迎合了恐懼、獵奇、希望和仇恨四種心態(tài)。
奧爾波特在《謠言心理學(xué)》中總結(jié)了謠言迎合大眾的四種心理狀態(tài):恐懼、獵奇、希望和仇恨。在雍正篡位的謠言中,比較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的是仇恨和獵奇。
四爺黨取得了政治斗爭的勝利,十三爺允祥、田文鏡、張廷玉一批大臣成了顯貴。原本八爺黨的成員,即使沒有革職查辦,也都從此升遷無望,他們對雍正肯定心懷怨恨,知道了新皇帝的丑聞,也就不管真假見人就說,使篡位謠言先是在京師官員圈子里流傳,很快就又擴散到了各地。
在這個謠言樣本中,那些被發(fā)配到邊疆的八爺死黨,對新皇帝肯定恨得直咬牙。在所經(jīng)的地方,對任何人都大講雍正謀朝篡位的故事。老百姓一則出于獵奇的心理,二則對說話人身份的信服——宮中人的說法不會是空穴來風(fēng)。
老百姓雖然對誰接班當(dāng)皇帝這件事很關(guān)心,但是畢竟不管誰當(dāng)皇帝,自己都要種地、納稅。失意皇子們散布的雍正篡位謠言,到了老百姓耳朵里,其實就是一個傳奇故事,就像戲臺上《貍貓換太子》的現(xiàn)實版。到了20世紀(jì)初的《滿清十三朝宮闈秘史》里,幫胤禛改詔書的就成了江湖俠客。
還有人參照秦始皇和呂不韋的傳說,說年羹堯和胤禛母親私通,生下胤禛。后來就是年羹堯修改遺詔,讓私生子當(dāng)了皇帝。雍正要掩蓋丑聞,一不做二不休,殺了本是親生父親的年羹堯。這恰好說明,編謠言的人如果依據(jù)已有傳說,更能增加謠言可信度。謠言傳到后來已經(jīng)和八阿哥、曾靜說的大不一樣了。這些謠言一直傳到今天,成了清宮影視劇的絕好題材。
關(guān)于康熙選胤禛即位,還有一種謠言——康熙讓老四當(dāng)皇帝,為了是以后讓弘歷接班。僅就辟謠這一點上來看,乾隆比他老父雍正,確實聰明多了。
乾隆一上臺,就把流行多年的暢銷書《大義覺迷錄》給禁了——這種宣揚宮廷丑事的東西,本來就不該出!被雍正寬恕的曾靜、張熙也和他們“精神導(dǎo)師”呂留良一樣治罪,被凌遲處死。
雍正篡位的謠言就此結(jié)束了嗎?當(dāng)然沒有。民間很快又有了新的理解:看來雍正爺?shù)霓q解不能讓大家心服,所以乾隆爺干脆不辯解了。
雍正篡位謠言的傳播路線
雍正繼位后,逐漸打擊了八弟、十四弟的小集團,鞏固了皇位。他知道民間有關(guān)于他篡位的謠言,而且已經(jīng)在部分地區(qū)造成不好的影響,打擊了他即位的合法性。但苦于沒有機會出來澄清,雍正一時間也只好忍著。
從曾靜的一封信追查謠言源頭
直到雍正六年,一個名叫張熙的書生將一封書信交到了川陜總督岳鐘琪手中。岳鐘琪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后人,當(dāng)時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岳鐘琪身上的謠言也不少,說他要為漢人報仇,說雍正猜忌他、要奪他兵權(quán)。某些書呆子一聽就樂了,這顯然切合了他們心底的“希望”。張熙是湖南秀才曾靜的學(xué)生,為老師投書的目的只有一個:策反岳鐘琪。
曾靜書信里最狠的一招是把矛頭指向了雍正,列舉皇帝“謀父”、“逼母”、“弒兄”、“屠弟”等十項大罪。岳鐘琪看了書信后,當(dāng)即驚出一身冷汗。他一面緊急審問張熙,一面以密折飛報雍正。雍正很重視,將涉案人犯全部押往京師。
曾靜供稱,他知道的這些事情,都是聽來的。如康熙病重時,皇十四子允禵率兵在青海打仗。康熙為傳皇位,急召允禵回京,但這份圣旨被隆科多扣留了下來。隆科多矯詔,讓外甥胤禛來到康熙榻前,成為皇位繼承者。
此外,還聽算命先生陳帝西說了其他一些謠言。算命先生當(dāng)然要知道得比別人多些,不然怎么唬人?陳帝西這種人平時就是“包打聽”,然后在各個飯局上吹牛皮,屬于典型的謠言集散者。
源頭最終追溯到八爺黨的門人
陳帝西很快歸案,他早就記不得自己聽誰說的了,想了半天才招供:“我曾偶遇四個從北京王府去廣東出差的旗人,他們在涼亭休息時說起皇上篡位的事情。”雍正再一查,那幾年發(fā)配廣西的犯人中,也有大多是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等人家中的奴仆。
各省巡撫撒網(wǎng)訪查,終于獲得了線索。耿精忠之孫耿六格說,他被發(fā)配在今黑龍江依蘭時,在十阿哥允礻我的奴才八寶家,聽八阿哥允禩的兩個心腹太監(jiān)說到兩件事,一是“十”字改為“于”字,十四爺變成四爺;二是雍正弒父殺母。
“三藩余孽”耿六格和八爺黨成員們一道,在所經(jīng)的地方,不管是對差役,還是對路上的老百姓,都大呼:你們都來聽新皇帝的新聞,我們已受冤屈,要把一個驚天秘密告訴你們,好讓你們向別人傳說?!坝赫缓脝栁覀兊淖?,豈能封我們的口!”大講雍正謀朝篡位的故事。
在獵奇心理、說話人身份,以及對失敗者的同情交織之下,百姓們對篡位的謠言一下就信了五六分。
一個謠言鏈就這樣清晰地展現(xiàn)在了雍正君臣面前,不過曾靜聽信謠言的原因和那些村民有所不同,竟和八阿哥造謠的初衷不謀而合:希望借此推翻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