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明英宗朱祁鎮(zhèn)是被歷史埋沒的英明君主
明英宗正統(tǒng)皇帝朱祁鎮(zhèn),你要說他是昏君,還真有點冤枉他了。
就拿土木堡之變來說,他敬天法祖、御駕親征,運氣不好進了蒙古人的戰(zhàn)俘營,他有骨氣,寧死不降,當囚徒還當出水平來了!日子沒多久,從蒙古人的看守,到那些跟他打過交道的許多蒙古將軍,甚至到瓦剌首領也先的弟弟伯顏,全和他成了好朋友,一個個對他死心塌地。甚至那位伯顏將軍,多次為了放不放他回國的問題竟然和親哥哥也先吵得臉紅脖子粗。他被接回京城時,伯顏將軍親自相送,一直走了幾十里才灑淚而別。這份凝聚力,哪像個昏君,分明是明君的氣度嗎!
再說到個人私生活問題,明英宗朱祁鎮(zhèn)和他的正宮娘娘錢皇后,真稱得上中國歷史上一對有名的患難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時候,錢皇后哭壞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搜羅出來送到蒙古那邊去贖他。為了說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爭,結果摔瘸了腿。到了朱祁鎮(zhèn)被放回來后,兩人被幽禁在南宮,生活困苦,更是靠錢皇后紡紗賣錢,貼補家用。錢皇后情深,明英宗朱祁鎮(zhèn)也專情,重登皇位以后,對錢皇后依舊禮遇有加,夫妻恩愛一生,既能同患難又能共安樂,這份模范,換做今天,試問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氣度不凡,人品也不差,智商問題呢?你不能不承認,經(jīng)歷過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有時候讓你聰明的難以置信。被囚禁瓦剌的時候,他身邊的太監(jiān)喜寧反了水,投靠到蒙古人門下當了漢奸,日日出壞主意,幾次都差點置他于死地??捎⒆诨实壑炱铈?zhèn)騙瓦剌說自己給大明朝寫親筆信,要大明接受瓦剌的要求。
條件只有一個:叫喜寧去送信。當喜寧樂顛顛的進了大明地界,早已準備好的明軍將士一擁而上,將其五花大綁,不久就被碎尸萬段。原來,明英宗朱祁鎮(zhèn)暗地派隨從跟著喜寧,并給大明邊關將領送去了要擒殺喜寧的親筆信。一張紙條就解決了問題,這份聰明,你能說他糊涂?
再就是后來的“奪門之變”,一夜之間取代了自己的弟弟景泰皇帝重坐了江山,還有天順年間,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三位權臣相繼亂政,明英宗朱祁鎮(zhèn)拉一個打一個,不出幾年就將他們統(tǒng)統(tǒng)收拾掉。這種人,說他是糊涂蟲?任誰都不信。
另外,他在位的時候也做過一些好事,最著名的當屬“優(yōu)老之政”。規(guī)定全國百姓,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發(fā)放糧食錢帛,九十歲以上的加倍供給。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福利政策”了。如此看,這位英宗皇帝,還是很有人情味的。
明英宗朱祁鎮(zhèn)與北京的城垣建設
明英宗朱祁鎮(zhèn)(1427—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宣宗長子,前后兩任為帝,年號“正統(tǒng)”和“天順”。他9歲即位,在他即位之初,即決心定都北京,并且用前后10年的時間,大規(guī)模地修建北京城垣,這確是一個值得稱道的決策。
老北京內(nèi)城的城墻與城門,在明代曾先后有3次大規(guī)模的修筑,第一次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第二次是在明永樂四年(1406年),第三次是在明正統(tǒng)年間。其中,第三次的修筑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終明一代內(nèi)城城垣最后一次修筑。至此,北京內(nèi)城城垣才初具規(guī)模,基本定型,直到清代晚期,再沒有過大的修筑與變動。實際上,明正統(tǒng)年間對北京城垣的這次大規(guī)模修建,不僅是北京城建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對于明代最終定都北京,也具有重要意義。
自明永樂皇帝朱棣決定從南京應天府遷都北京始,朝廷內(nèi)外一直存在著激烈的反對意見。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永樂帝崩后仁宗皇帝朱高熾即位,即下旨,詔令北京各衙門行文時,俱于名前加“行在”二字,意欲復都南京。然而,仁宗皇帝即位不到一年便崩,但宣宗皇帝朱瞻基即位后,也銳意復都南京,北京的“行在”之稱在其在位的10年間,一直未變。
宣宗崩后,其皇長子朱祁鎮(zhèn)[即英宗皇帝]登基。出人意料的是,他一反父、祖之意,正式定北京為京師,決意定都北京,并利用前朝所積材料,大規(guī)模修建北京城垣。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年)十月,詔令太監(jiān)阮安,都督同知、少保工部尚書吳中,率領軍夫數(shù)萬人,修筑京師9門城樓。至明正統(tǒng)四年(1439年)竣工。
落成之日,奉明英宗諭旨,將京城9門中的5座城門更用新名——即將南城垣的麗正門、文明門、順承門分別改為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東城垣的齊化門改為朝陽門;西城垣的平則門改為阜成門,其余東直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4門仍舊。
明英宗所更5門之名,都有所取義。如更麗正門為“正陽”,取“積陽為天,天有九重”和《左傳》里說的“天子當陽”而立之意,故名大明天子出入京城南面的正門(亦稱“國門”)作正陽門。又帝王治國離不開左輔右弼,亦離不了“文治武功”,所以更原文明門為崇文門,順承門為宣武門。另外,朝陽門取“朝”字,其意為文武百官,天天要朝拜皇帝,所以改齊化門為朝陽門。阜成門取“阜成兆民”意,寓意朝中百官,都要以身作則,才能為民立范、國泰民安,故更易平門則為阜成門。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決定違背祖制,永遠廢除殉葬。
大明天順八年(1464)正月,明英宗朱祁鎮(zhèn)在病榻之上,召見了他的兒子[即成化皇帝]朱見深,將帝國的重任交給了他。然后,這位即將離世的英宗皇帝思慮良久,對太子朱見深說出了他最后的遺愿,正是這個遺愿,給他的人生添加了最為亮麗的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