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為秦國發(fā)展嘔心瀝血 是他給秦始皇統(tǒng)一基礎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政治謀略和勤政務實之外,也跟一個祖先有莫大的關系,沒有這位先人打下堅實的基礎,秦始皇統(tǒng)一華夏的時間表定會向后延伸。
在孫皓暉先生《大秦帝國》一書里,秦昭襄王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死后,被立為秦王,后來在母親宣太后、大將軍白起、舅舅魏冉、范睢等人的精心扶植下,采用“力交利交”“近攻遠交”之國策,率領秦國子民,滅義渠、修長城,重創(chuàng)齊國,攻陷楚國都城,使魏韓兩國俯首稱臣。
同時,派遣常勝將軍白起發(fā)動了一場歷史上并極其慘烈的戰(zhàn)役長平之戰(zhàn),毀滅性地打擊了當時剩下的唯一大敵趙國,最后更一舉消滅西周,收納九鼎。自此,秦國崛起。
當時中國正處戰(zhàn)國時期,沒有戰(zhàn)爭豈不是無稽之談。如果說秦孝公時代是改革家活躍的平臺,奠定了崛起的物質基礎,秦惠文王時代是縱橫家對決的巔峰時期,在列國之間不斷的拉鋸中試探著彼此的實力,那么,在秦昭襄王時期,就是秦劍真正出鞘的時候。
秦昭王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秦王,遣將白起相繼在伊闕、郢都、華陽、長平發(fā)動四大戰(zhàn)役,殲滅了韓、魏、齊、楚、趙百萬以上兵力,使秦與列國消長發(fā)生了根本轉折。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國君。
嬴稷早年和母親羋月在燕國做人質,原本想著在燕國度過自己的一生,遠離秦朝內部的勾心斗角。
公元前307年,喜歡爭強好勝的秦武王因舉鼎吐血而亡,嬴稷被白起等人偷偷送回秦國,開始了與弟弟們爭位,秦國陷入了三年的爭位之亂中。
嬴稷從公元前306年到前251年期間在位,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最后六七位秦君王中,他統(tǒng)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后面的孝文王、莊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
秦昭襄王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即使較之始皇帝也毫不遜色,他重用范雎、白起等人,為秦國的發(fā)展做出極為杰出的歷史貢獻,昭襄王時代是秦國發(fā)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
翦伯贊說,昭襄王末年,"秦對六國的斗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是非常精辟的論斷。雖然晚年他獨裁專斷造成若干損失,聽信應侯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這些都不能掩蓋他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昭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并駕齊驅的重要時代。
秦昭襄王一生為秦國鞠躬盡瘁,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打下堅實的物質、社會基礎,主要貢獻可以概括成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遠交近攻和近交遠攻策略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
第二,鞏固對巴蜀的統(tǒng)治,巴蜀的穩(wěn)定 ,對秦以后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有很大促進作用。
第三,消滅義渠。義渠隱患的解除,不僅消除了秦的后顧之憂,戎地驍勇的士兵眾多的牲畜 ,還為秦滅六國提供了雄厚的軍事資源。
第四,治國成就。秦昭王對國家的治理成就顯著,在當時口碑甚好。活動在昭王同時代的大思想家荀況考察過秦國社會狀況。這位學者的理論學說與秦國的治國綱領是有分歧的。即使如此,他仍對昭王治理下的秦國吏治民風等給予很高評價。
他為秦國發(fā)展嘔心瀝血,是秦始皇統(tǒng)一華夏犧牲最大的一個人
第五,輝煌的軍事業(yè)績。秦除政治廉明,外交軍事方針正確之外,還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戰(zhàn)的強大軍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戰(zhàn)役的勝利。
第六,消滅東周。滅周不僅表明秦統(tǒng)一天下的決心和意志,更顯示了秦已具備擊敗東方各國聯(lián)合進攻的雄厚實力,這一事件會給各國造成 深刻的心理威懾,意義是深遠的。滅周是一個新紀元的真正開始,東方各國的末日也真正來臨。
可以說,沒有秦昭襄王的艱辛努力,沒有他幾十年如一日為大秦未來統(tǒng)一華夏嘔心瀝血的奮斗,秦始皇統(tǒng)一華夏的時間不知要延后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