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是怎么死的 戚繼光品質有哪些
提起戚繼光,應該沒有多少人對他的名字感到陌生,原因無二,只因他不但曾經大敗倭寇,還建立了明代最為強悍的一支軍隊--戚家軍,那么在明朝舉足輕重的戚繼光怎么死的呢?
戚繼光雕像
明代是一個重文不重武的朝代,文官在明朝是很受器重的,而與此相對的武官在朝中無論是地位還是比例都是遠遠不如文官的,而戚繼光身為一名武將很自然的一開始并不被看重,但是抗擊倭寇的這幾場戰(zhàn)爭讓他發(fā)掘出了自己軍事才能,而戚繼光自己也知道武將的弱勢,所以他和朝中一位手握實權的文官搭上了線,這個人就是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在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持后,戚繼光才能在朝中穩(wěn)穩(wěn)地掌握兵權、積極應戰(zhàn),也因此他才能完成全面抗擊倭寇、北上對抗蒙古等成就,但是這一切隨著張居正的去世,全都回到了原點,一直欺壓武官的文官門在張居正的勢力被迫認同武官,這對從明太祖時期就一直在朝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官而言無疑是一種恥辱,所以在張居正死后,戚繼光也被文官們大肆打壓,就連皇帝都不再承認這位英雄的以往勛功,而是對他貶了又貶,連戚繼光自己辭職都被皇帝用撤職作為對他的處分,最終這位風光一時英雄晚年只能獨歸故里。
戚繼光回到故里后沒過幾年,就在對朝廷中的心灰意冷中,貧病交加的死去了。
提到戚繼光怎么死的讓后世人都比較惋惜,可惜英雄生錯了時代,才會在落魄中不甘的死去。
戚繼光是什么朝代的人
戚繼光是哪個朝代的呢?戚繼光生于公元1528年,卒于公元1588年。從歷史時間來推測,戚繼光生活在明代嘉靖年間和明朝萬歷年間。眾說周知,戚繼光是位著名的抗倭英雄,他的英勇事跡至今深入人心。戚繼光之所以能在對抗倭寇上取得重大勝利,還得從戚繼光生活的朝代說起。
戚繼光雕塑
從時間來看,戚繼光出生于明代嘉靖年間。明朝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衰弱,已經在嘉靖年間初見端倪。嘉靖皇帝努力地想要逆轉明朝的危機,但是仍然無法阻止明朝陷入積貧積弱的危機。公元1546年,戚繼光親眼看見倭寇對沿海百姓生活的騷擾,他們搶奪百姓財產,并殺害手無寸鐵的沿海百姓。戚繼光非常憤怒,寫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經典名句。七年之后,戚繼光在張居正的推薦下,擔任指揮僉事一職,在山東一帶對抗倭寇。戚繼光生活的明朝中后期,倭寇四處橫行,讓戚繼光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發(fā)揮。
其次,戚繼光生活的明朝實施了海禁制度。海禁制度在明太祖年間已經頒布和實施了,到了嘉靖和萬歷年間,依然還在奉行。永歷年間,明成祖為了顯示明朝強大,讓鄭和率領軍隊三次下西洋。沿途的國家們都知道明朝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都想來此分一杯羹。明朝越是執(zhí)行嚴苛的海禁制度,倭寇們就越想來沿海搶奪百姓財產。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戚繼光,一直致力于對倭寇的抗擊,由此,他也成為沿海百姓們的保護神。
關于戚繼光的評價
戚繼光是明朝功不可沒的將軍,他為中國所做的貢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我們提起這個英雄,對戚繼光的評價首先是贊頌他的軍事思想,他所建造的兵器手刃敵人綽綽有余。
戚繼光雕像
但這樣一個愛國將領到底是怎樣煉成的呢?對戚繼光的評價到底是如何來的呢?這跟他的家庭是分不開的,他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喜愛軍事,立志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將軍。成年后他便繼承了父親的職務,開始了他腥風血雨的一生。一個人到底要有多么堅定的內心,才能將一個夢想堅持數(shù)十年。戚繼光做到了,并且他的成就大大超過他的父親。他一生為國,有膽識有才能,可以說是當時明朝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倭寇是日本的殘兵敗將,他們在中國境內打家劫舍,無惡不作。也正是有了戚繼光才能使百姓免于倭寇的侵擾。殲滅日寇,使戚繼光一夜之間成為了民族英雄,但是這樣的稱號他受之無愧。百姓們愛戴他,他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如果放在今天,他便是一個打鬼子的大英雄。應該被給予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是當時的戚繼光是非常低調的。伐寇之后他又轉去修整了長城,并且親力親為。
這樣一個統(tǒng)領將軍跟士兵們同吃同睡,一同勞作,不分待遇。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精神,但是戚繼光卻習以為常,他不把自己看成一個領袖人物,在他思想里他也只是一個與祖國榮辱是一體的普通人而已,正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才成就了這個英雄不平凡的一生,這樣的英雄我們當然要給予極高的評價。
戚繼光斬子的故事
在我國古代的蓬萊地區(qū)有一位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將士,他姓戚名繼光,他是我國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
戚繼光斬子圖片
戚繼光斬子說的是他為了嚴整軍中的紀律而拿自己的兒子殺雞儆猴。戚繼光他從小就生活在將軍家庭,所以成為一個抵御外敵的主將在所難免。他從小就寫過一首詩表達了他對國家不太平但卻對自己身份無法掌控的無奈,他斬子的故事可以充分證明他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他的這一個事跡還被我國許多的民間藝術家改編成了戲劇劇本,從此廣為傳唱。
戚繼光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帶兵打仗,抵御倭寇外敵。有一次戚繼光在臺州抵御外來的倭寇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這次來的倭寇太多了,在沿岸搶劫的大多有三千余人,戚繼光見情況不妙于是差遣自己的孩子戚印在前面埋伏著,等到戚繼光先在前面假裝自己失敗要逃跑把倭寇引到他們埋伏的地方時,再下令告訴戚印他們攻打倭寇,可是那時候戚印年輕氣盛,想要和對方交戰(zhàn)的心情太迫切,于是還沒有等到戚繼光下達命令就擅自帶兵開始攻打倭寇,正因如此導致了還有一部分的倭寇逃跑了,戚繼光回到根據地之后因為兒子沒有遵循軍紀導致這一仗沒有大獲全勝,將戚印拉出去斬首示眾了。這就是著名的戚繼光斬子的故事。
戚繼光能夠做到這種地步說明他是個真正的大丈夫,為了國家的安危不惜犧牲自己兒子,到現(xiàn)在戚繼光斬子的故事還被人們所傳頌。
戚繼光品質
戚繼光是中華民族長河中不會暗淡的星辰,文武雙全的戚繼光出生在倭寇動亂的明朝,當時中央朝廷重文輕武的現(xiàn)象十分明顯,在國家動蕩之際,戚繼光斷然選擇棄文從武,在好友的勸阻下,戚繼光選擇參軍入伍,這一步也決定了戚繼光一生注定與風餐露宿的軍旅生活有關,同時也失去了世俗人渴望的榮華富貴;在榮華富貴面前選擇馬革裹尸,深知民族大義也是戚繼光的品質之一。
戚繼光雕像
忠貞不二、為民族誓死而戰(zhàn)也是戚繼光的品質之一,與很多民族英雄一樣,戚繼光在軍事方面有著不同尋常的天賦,在他的帶領下,橫行的倭寇屢遭打擊,多場戰(zhàn)斗中利用自己的排兵布陣擊敗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倭寇,戚繼光的名字響徹在神州大地;對于戚家軍的應用善戰(zhàn),倭寇也是無策,最終想出了詔安計策,給予戚繼光用不完的榮華富貴,但是以民族存亡為己任的戚繼光斷然放棄倭寇開出的一切條件,誓死保衛(wèi)華夏大地的每一寸領土。
創(chuàng)新、大膽、敢于實踐的不屈不撓也是戚繼光的品質之一,戚繼光的隊伍中都是一些沒有軍事素養(yǎng)的農民,國難當頭,戚繼光大膽編制農民隊伍,戚家軍在戚繼光的調教下,在戰(zhàn)場上十分應用,在與倭寇長達十幾年的對峙中,戚繼光屢次告誡,未嘗一敗;除此之外,戚繼光針對倭寇的武器和排兵布陣改良武器,生產可以克制對手的新武器,陣法也是有著很大的突破。
戚繼光名言介紹
戚繼光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戚繼光一生致力于抗擊倭寇,他常年駐扎在東南沿海一帶,為保衛(wèi)明朝海事領域安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戚繼光不但是位出色的軍事家,他還是位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在文學上,戚繼光留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后來成為激勵世人前進的座右銘。
戚繼光畫像
“養(yǎng)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是戚繼光名言之一。從這句話中可以得知戚繼光對讀書做學問的真知灼見。戚繼光認為,要想修養(yǎng)身心最好的辦法就是清心寡欲,而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讀書帶來的歡愉。這句話是戚繼光在實踐出總結出來的道理,和佛教主張的修行思想一樣,如果一個人想要有建康愉悅的身心,那么就要忘卻名利追逐。只有個體沒有了欲望,心里的負擔才會變輕,隨之也會帶來身體上的暢輕。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戚繼光看來,讀書是一件無比享受和愉快的事情。能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徜徉,的確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這句名言也是戚繼光的座右銘,他時刻提醒自己要對知識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除此之外,“男兒鐵石志,總是報國心”也是戚繼光名言之一。同時,這句話是戚繼光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在戚繼光看來,身為好兒郎,應該有一顆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雄心。在戚繼光身上也看到了他對這名言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