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創(chuàng)造的嗎?宋仁宗在位多少年
在北宋歷史上,宋仁宗是在位時間最長,政績最為杰出的帝王。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間,國內(nèi)大環(huán)境基本穩(wěn)定,人民生活安定,邊境軍事力量強大,經(jīng)濟繁榮昌盛,科技發(fā)達,吏治也較為清明,宋代盛世景象,在仁宗年間得以集中體現(xiàn),因此,后人常以仁宗盛治與前朝的開元盛世相提并論。那究竟仁宗盛治有沒有超過開元盛世呢?這便值得深入探討??v觀近代研究史料,糾結(jié)于“仁宗盛治有沒有超過開元盛世”的,多半是一部分文學及史學家。其實仁宗盛治與開元盛世發(fā)生在不同朝代,所面臨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也截然不同,兩者在平行的時空間進行對比,全然沒有可比性,如單純從君王政績和改善民生的角度考量,自然是各有千秋。
相傳宋仁宗性情寬厚,不愛奢華,且律己甚嚴,因為歷代史學家對他的評價都不錯,更指他“虛心納諫,常以仁孝治天下”,由此可見,不管仁宗盛治有沒有超過開元盛世,起碼宋仁宗本身是一位尊重朝臣,勤政愛民的好皇帝。有關(guān)宋仁宗善于納諫的故事,史學工筆之上也多有記載。比如千古賢臣包拯,得以在北宋的政治大環(huán)境中為民請命,與皇帝的寬厚仁慈和重視律法是分不開的。不僅如此,早在仁宗慶歷初年,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場名為“慶歷新政”的社會改革,亦為后來影響大宋國運的王安石變法起到了指導作用。由此可見,拿仁宗盛治之功與開元盛世對比,也不遑多讓。
有關(guān)仁宗盛治的評價,后世文獻浩如煙海,卻莫不如《宋史》上記載的一段“宋仁宗逝世,遠近皆哭”的典故那樣感人至深。公元1063年農(nóng)歷三月,時年五十四歲的北宋仁宗皇帝駕崩,舉國上下,無不哭嚎哀痛,一時間,洛陽街頭“行人倶縞素”,焚燒紙錢的煙霧飄滿天空,以致天日無光,連遼國國主驚聞此噩耗,亦不禁悲從中來。一國之君逝世,令本國百姓痛哭以寄哀思,本為尋常之事,然而連敵國朝野亦表現(xiàn)出由衷的敬意與哀悼,這樣的領導人放眼古今亦是鳳毛麟角。黎民之悲慟,足見當時人們對仁宗盛治的評價之高,完全可與前朝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比肩。仁宗皇帝之“仁”,乃是對他身后蓋棺定論的最高評價。據(jù)說宋仁宗性情溫厚,不事奢華,并且律己甚嚴,每有大臣直言進諫,他都能耐心聽取,因此博得了知人善用、寬厚以待臣下的美名,廣受歷代史學家的贊譽。宋仁宗過世后,當時的著名爭論家陳師錫念及仁宗盛治之功績,亦不勝感慨,甚至曰“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
仁宗在位四十一年間,北宋國力強盛,黎民百姓安居樂業(yè),朝堂之上名臣輩出,國家的經(jīng)濟、科技、軍事和文教等諸多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和進步,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人們對于仁宗盛治的評價依然不遜于歷代任何一個繁榮強盛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