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揭秘晚清至今的20大武林高手 有哪位開國將軍?

2017-02-09 19:57: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揭晚清武林十大高手排名 黃飛鴻霍元甲名列其中 1、武林高手——董海川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

揭晚清武林十大高手排名 黃飛鴻霍元甲名列其中

1、武林高手——董海川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慶年間(1797-1882),河北省文安縣米家塢人,幼年喜學各家拳術,及長訪師江南,在九華山下見一壯漢盤樹繞行,順逆轉換之間辮子竟可立起(氣血充足的表現(xiàn)),便向前詢問。壯漢指引董海川去其師父云盤老祖處。自此,董海川在九華山云盤老祖門下學藝,歷經(jīng)幾個寒暑,盡得其藝;臨別時師父贈雙鉞并叮囑:武藝已經(jīng)是高手中的高手,但轉掌(當時還沒有八卦掌這個稱呼)這門練法并不完善,你要把它完善起來并發(fā)揚光大。

董海川下山后來到了京城,經(jīng)人介紹于京師肅王府中任雜役(董海川入王府但并不是太監(jiān),一是王府雜役不是一定要太監(jiān)才能做;二是當時董海川早已成年,而要當太監(jiān)一般都是自小閹割且有生命風險,更別說一個成年人了,要是閹割那是九死一生。在現(xiàn)今的程式八卦掌中,認為董海川不是太監(jiān))。

在一次王府的比武中,董海川端著盤子從眾人身后躍到前面,救下被王府護衛(wèi)首領沙回回(因為是回族人,姓沙,所以人們叫他沙回回。此人心術不正,但鐵砂掌功力極高,董海川弟子馬維褀與其切磋,被其掌力暗勁傷到后腰,當時無事,三天后重傷不治身亡。當然沙回回也沒有好下場,這是后話。)從擂臺上擲下的對手(此人被扔下時,大頭朝下,幸虧有董才沒被摔死),從而被肅王得知王府還藏有如此高手。董海川隨即在場上表演了幾樣絕技,掌劈石磨、貼墻畫等,據(jù)說最后一樣絕技是繞樹轉掌,越轉越快,最后腳下離地轉樹一圈,稱為凌空八步。

當時,太極拳名師楊露蟬與董海川,在王府架起的網(wǎng)上比武,你來往后,精彩萬分,最后平手收場。八卦掌自董海川之后,桃李盈門,流傳后世。董海川壽享高齡,監(jiān)歿昏惘,仰臥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nèi)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2、武林高手——大刀王五

京師武林名俠。本名王正誼,字子斌,祖籍河北滄州,回族。因他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故人人尊稱他為“大刀王五”。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王五出生貧寒,三歲時父親又因疾去世。他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很小便開始干各類雜活,后來又拜肖和成為師,為習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滄州當時最有名的武師當屬雙刀李鳳崗。為了修習更高的武藝,王五便想拜他為師,卻多次吃了閉門羹,他就長跪李門前以示誠心,李鳳崗為其精神打動,便收其為徒。王五不負師父重望,幾年下來功夫已不在師父之下。為了把他鍛煉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師兄劉仕龍,一起押鏢,行走江湖。經(jīng)過幾年的鍛煉,王五告別了師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經(jīng)人介紹到了一家鏢局當了鏢師。

光緒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積蓄,加上朋友的幫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區(qū))自開了順源鏢局(后來遷往廣安大街)。順源鏢局活動范圍廣大,北自山海關,南到江蘇淮安市清江浦。他規(guī)范從業(yè),收費合理,德義高尚,生意十分紅火,很短時間內(nèi)便聲名鵲起。

王五不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愛國義舉更是被人們廣泛傳頌。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御史安維峻上疏,力陳議和之弊,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到清廷的貶斥,被革職戍邊。王五出于義憤毅然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鼐┖?,王五便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更為人們所稱道和廣為流傳的是王五與譚嗣同的交往。王五俠義心腸,與譚嗣同兄弟相稱,傳授譚武藝刀劍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898年,戊戌變法進入高潮,譚嗣同應詔入京,任四品軍機章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王五擔負起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變法失敗后,譚嗣同為表白自己變法決心,醒悟大眾,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買通獄吏,還廣泛聯(lián)絡武林志士,密謀救譚,卻被譚嗣同堅決拒絕了。9月27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剛毅監(jiān)斬于宣武門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絕。

1900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北方興起。王五率眾積極參加,與義和團眾并肩作戰(zhàn),殺洋人,攻打教堂。后因義和團運動發(fā)展不利返回北京,而在北京居住的期間又被小人告密。以致其住所終被八國聯(lián)軍包圍,大刀王五為了不連累親友只身負義,后被德軍槍殺于前門外東河沿,時年56歲。

大刀王五被殺后,頭被掛在城門上,家人無法給王五入殮。天津的霍元甲聽說后,只身趕來,夜里將王五的頭取下、埋葬。當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王五故居南房西側的一間房子里。

3、武林高手——黃飛鴻

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并非廣東十虎之一, 廣東十虎分別是:王隱林、黃澄可、蘇黑虎、黃麒英、周泰、譚濟筠、黎仁超、陳鐵志、蘇燦、梁坤),飛鴻6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

后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并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后,黃飛鴻隨父于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黃麒英謝世,黃飛鴻子承父業(yè)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

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癡”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于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飛鴻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24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shù)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jīng)百戰(zhàn),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

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余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臺、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4、武林高手——霍元甲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屬滄州地區(qū)),漢族。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屬天津市西青區(qū)南河鎮(zhèn),為紀念霍元甲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經(jīng)天津市民政局審核并報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其故鄉(xiāng)天津西青南河鎮(zhèn)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為精武鎮(zhèn)),為精武體育會創(chuàng)始人。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

霍元甲見了廣告,并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nóng)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臺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臺較量。

霍元甲在臺下哪里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臺,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愿在這臺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

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后臺,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并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

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并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nèi)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愿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也稱奧比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魬讶搜吧虾<s期比武。懾于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應愿出萬金作押。

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愿與天下健者一試”?!安⒙曆浴睂J胀鈬罅κ?,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nóng)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xié)助下,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后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于世的高風亮節(jié),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余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y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

霍元甲逝世后,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挽聯(lián),安葬于上海北郊。

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shù)年后,海內(nèi)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5、“神力千斤王”王子平(1881~1973)

王子平(1881—1973),回族,生前任中國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他生于武術之鄉(xiāng)河北滄洲的一個武術世家,從學于魯人楊洪修,精查拳、八極拳、龍泉劍。

王子平早歲行商關東,后投身軍伍,以武術教練將士。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失敗,他亦因避嫌出走濟南。初以行商為業(yè),往來各地,每到一地,多著意尋訪武術名家,求學各門技藝;后棄商從戎,投濟南鎮(zhèn)守使馬良興辦的軍事武術傳習所學習,從執(zhí)教該所的查拳大師楊鴻修精習查、滑、炮、洪等拳及彈腿諸藝技。

1919年,號稱“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國大力士康泰兒在北京中央公園獻技,勢甚囂張,王子平激于義憤,當眾挫敗之。后又挫敗西方力士馬志尼、阿拉曼、柯芝麥、沙力文。在青島時,曾遭日帝憲警圍攻,王子平把他們一一擲至樓下。王子平后在陸軍部馬子貞部下任武術教練,在軍中表演舉石擔、石蹬,以大力著稱。

王子平先后在北京、天津、濟南、張家口、南京等地傳播武術,還曾在西北軍中教授武術,門徒眾多。1923年(民國12年)創(chuàng)辦中國武術社,在上?!叭珖湫g運動大會”上,與武術名家何玉仙、劉百川、高振東等登臺表演武技。1928年(民國17年)任南京中央國術館少林門長,后任副館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曾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仍從事醫(yī)業(yè)。王子平曾任第一屆全國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摔角協(xié)會委員,上海中醫(yī)學會理事,傷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市人大、政協(xié)、民委委員,上海伊斯蘭教協(xié)會副主任以及上海同濟、靜安區(qū)中心醫(yī)院和體育醫(yī)院等的傷科顧問。

1958年9月,全國武術協(xié)會創(chuàng)立,王子平當選為武協(xié)副主席。1959年,王子平任第一屆全運會武術表演賽總裁判長。1960年隨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緬甸,任武術團總教練。歷任中國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中國摔跤協(xié)會委員及上海市傷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醫(yī)學院傷科研究室主任等。

6、“神腿”杜心武(1869一1953年)

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魁,號儒俠,人稱南北大俠,道號斗米觀居士,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被萬籟聲稱為自然門的第二代宗師,也是清末時的革命黨員,曾擔任宋教仁、孫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鏢。因為他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jīng)飛腿打敗相撲,又被稱為神腿。

馳名中外的武術家杜心武,從小拜武林怪杰徐矮子為師,學得一身驚人的功夫,早年在四川、貴州、云南一帶做保鏢。威震四方,被譽為“南北大師”。 1900年赴日本留學,他在那里認識了宋教仁,兩人交識很厚。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同盟會,宋教仁是同盟會的骨干,經(jīng)宋教仁介紹,杜心武也參加了同盟會,并做了孫中山的保鏢。

杜心武擔任保鏢,并不是每天跟隨孫中山,主要是遇有重要會議時,由杜心武組織幾個人在會場內(nèi)外負責保衛(wèi)工作。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杜心武曾一度離開政壇,閉門事佛。日本入侵華北后曾試圖讓他出面組織華北維持會,但被他拒絕。他離開日占地區(qū)回到湖南,后到重慶,1937年開始在那里任全國抗日群眾運動委員會主任。

1939年復出,在重慶任全國人民動員會主任,赴各地發(fā)展黨、會組織,與日偽軍特周旋,為全民抗戰(zhàn)奔走呼吁。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杜心武下山,曾任湖南省人民軍政委員會顧問。1953年因舊傷復發(fā),咯血而逝,終年84歲。杜心武一生之中,徐矮子對他的影響最大。后來杜心武功成名就,徐矮子回到老家四川,杜心武無論如何苦苦相留,也留不住。此后,徐矮子再無音訊。

7、武林高手——韓慕俠

韓慕俠,直隸人,剛滿12歲的韓慕俠,隨父進津賣柴巧遇張綿文家護院周鏢師,收其為徒,習藝3年。后投師張占魁、李存義學得八卦掌、形意拳。20歲的韓慕俠技成猶不自滿,去南方云游,遍訪名師。先后拜李廣亭、宋約齋、車毅齋、應文天等9九位名師盡得國術真諦回津。韓慕俠將形意、八卦揉在一起,南北兩派八卦熔為一爐,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于民國元年創(chuàng)建天津中華武士會。又于民國二年自辦武術專館(宙緯路寶興里一套四合院內(nèi))。免費授徒(《益世報》刊登義務授徒啟事)。

當時慕名學藝的南開學校的學生有周恩來、于文志、梁鏡堯、何樹新和岳潤東等;北洋女師學生有劉清揚,直隸女師學生有喬詠菊、喬詠荷姐妹等。韓慕俠武術館培養(yǎng)了不少武術精英。但是韓慕俠憂國憂民的思想使他不滿足辦武術專館,而想用武術訓練軍隊,把“以武術治國”的希望寄托在軍隊身上。韓慕俠的抱負年近50歲時才得以施展。當時受張學良將軍之邀,出任十六軍千人“武術團”的教官,團部設在南關下頭鴻源里一號?!拔湫g團”即大刀隊,集訓于楊柳青達二年之久。

在武術團,韓慕俠用八卦刀和連環(huán)槍的套路即用八卦刀中的“纏頭裹腦”等動作要領施行順步砍、拗步砍、左右砍、連剁帶劈;把形意的五行連環(huán)槍的擘、崩、鉆、炮、橫五槍,變化為步槍的刺、拔、挑、崩、擘五個刺殺動作訓練士兵,簡單易學,有很高的實戰(zhàn)價值。正當韓慕俠在楊柳青全力訓練大刀隊時,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出現(xiàn)了,由于軍餉層層克扣,大刀隊領不到軍餉,韓慕俠只好變賣家產(chǎn)給士兵12個銅板,韓慕俠家業(yè)已空,大刀隊也隨之停止了活動。

韓慕俠訓練的大刀隊在東北軍易幟后,被編入宋哲元的二十九軍?!捌摺て摺笔伦兦跋?,日本進攻華北、侵略整個中國的野心早被國人識破。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根據(jù)當時的武器裝備情況,就決定利用韓慕俠訓練出來的千名武將,在各師團組織訓練大刀隊(也稱敢死隊)以抵擋日軍。

據(jù)聞,張自忠屬下的這位張團長并沒走。他率領大刀隊在馬廠減河一帶的小王莊、萬家碼頭,西至唐官屯等地,與敵大戰(zhàn)10數(shù)次。大刀隊的武器不光是大刀,俗稱:“二十九軍三大件兒,長短槍,大刀片兒,鬼子見了腿打顫”。韓慕俠訓練大刀隊不僅重視武技訓練,還十分重視對士兵的愛國教育和武德教育。所以大刀隊隊員的素質都是比較高的,打起仗來奮不顧身,驍勇無比。

在馬廠減河一帶他們與日軍奮力拼殺,雖有很多人為國捐軀,但日軍也傷亡慘重,死人不計其數(shù)。據(jù)百姓講,當時流的血把馬廠減河的水都染紅了。日軍戰(zhàn)亡的死尸不敢在白天運。只在每日夜間用橡皮船和其他船只沿赤龍河和衛(wèi)津河北運。這是大蘆北口一帶村莊的老輩人親眼得見的。

喜峰口一戰(zhàn)“大刀隊”顯威風。民國二十二年,日軍發(fā)動猖狂進攻。駐守在長城一帶的二十九軍戰(zhàn)士同仇敵愾,英勇抵抗。大刀隊在喜峰口換防之際,突遭萬余日軍進攻,雙方激戰(zhàn),使日軍傷亡慘重。因喜峰口是戰(zhàn)略要地,日軍又以3萬兵力搶占喜峰口。我方劉汝明、馮治安、張自忠、趙登禹等部,決定將各部“武術團”受訓成員臨時組成大刀隊,出其不意沖入日軍陣地,將山頭日軍全部用大刀砍死。

次日,日軍又瘋狂全線進攻喜峰口、古北口。大刀隊則埋伏在峰巒隱蔽處,待日軍一到,便蜂擁而出,奮勇拼殺,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緊接著,大刀隊又襲擊了日軍炮兵陣地,毀其大炮多門,大刀隊勇士多數(shù)壯烈殉國。喜峰口一戰(zhàn),大刀隊在抗日中顯示了威力,給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致命的打擊。

8、燕子李三 一代俠盜

燕子李三,河北滄州人。清朝末年中國正處亂世,山河破碎風雨飄搖,但這也為江湖好漢和武林高人縱橫天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舞臺,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俠義英雄的傳說。而“燕子李三”,無疑是其中頗有名氣的傳奇飛賊,而且現(xiàn)在幾乎成了一個品牌。

據(jù)《中國檔案報》的報道,燕子李三原名李景華,1894年生于河北涿縣。幼時隨叔父到滄州落戶,艱苦度日。滄州習武之人眾多,他也跟著學了點武藝。因其稟賦較好,身體輕快,漸漸地爬墻上樹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由于家境貧寒,年紀稍長便開始四處偷盜,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屢屢作案,有一次竟然偷了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家的財物,名聲大振。每次,他偷來富人的東西分予窮人,因此有了個“俠盜”之名。

為了增強本領,李景華曾隱姓埋名到少林寺學藝,幾年苦練,功夫大進。此后,他沿著平漢鐵路線來到平津一帶活動,曾在北平右安門外關廂居住,放開膽子大量作案,不久以后便有了“燕子李三”的名頭。

燕子李三究竟有什么樣的高超武藝?據(jù)當年燕子李三的辯護律師蔡禮回憶:“燕子李三確實會一些武功。他能頭朝下,身子像壁虎一樣緊貼墻壁往上爬,他曾在白塔寺高高的大殿墻壁上爬過,這一招兒叫"蝎子爬"。他還會點氣功,不知怎么一用氣,腳后跟的那塊骨頭便能縮回去。他隨身帶一條繩子,繩子一端拴一個鐵爪子,把繩子往樹上或木梁上一扔,鐵爪就抓在木頭上,他便順繩子爬上去了。

正因為這樣,偵緝隊雖多次對他嚴加緝拿,但是很難抓到。就是抓到了也看不住他,他的腳后跟一縮,鐵鐐就脫落下來。所以他在北平曾七次被捕,七次脫逃。 ”

另據(jù)知情人松笛介紹,燕子李三每次作案前都要經(jīng)過周密細致的摸底,并配有特制的藥水和各類鑰匙。之所以有“燕子三超水”的傳說,是因為他本身具有躥房越脊的本領,而且作案時常穿五六雙布底襪子,這樣就可以減少聲響,不留痕跡。他在翻越高墻時,不是像武打小說中那樣能旱地拔蔥一樣飛過去,而是“需腳蹬墻借勁,用手扒沿才能越過”。

1934年,燕子李三再次被捕,先被關在河北第一監(jiān)獄,不久押解回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接著轉入北平感化所。次年1月,李三在監(jiān)獄中患病身亡,時年40歲。

9、“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孫祿堂(1860-1933年)

武功:三項全能-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大宗師,包括少林拳、通背拳等其它多種內(nèi)外家拳術,后自創(chuàng)孫氏太極。

影響:一生擊敗各類本土、西洋、東洋高手的武學大師,其二子孫存周得其真?zhèn)鳎彩敲駠袛?shù)的絕頂高手之一,父子睥睨天下群雄,是武林神話也是佳話。孫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布海內(nèi)外,其小女孫劍云女士是現(xiàn)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

孫祿堂,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完縣東任家疃人。清末民初蜚聲海內(nèi)外的著名武學大家,堪稱一代宗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有很多老武術家認為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不知真假。但不管是贊揚他的,還是咒罵他的,不論是他的朋友,還是他的敵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他是唯一得了三家“內(nèi)家拳”真?zhèn)鞯娜?形意拳師從郭云深、八卦掌師從程廷華、太極師從郝為真,俱得三家真?zhèn)?1918年孫祿堂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chuàng)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

民國初年,孫祿堂曾應徐世昌的邀請,曾任過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的武宣官,也就是保鏢隊長,負責徐世昌和段祺瑞的人身安全工作,關于孫祿堂的腿功及速度,北洋軍閥時的新聞報刊可以提供一些參照:“孫祿堂的腿功,是新聞事件。他和段祺瑞坐敞篷汽車,逆風而行,車速很快。段祺瑞頭上戴著巴拿馬草帽,被風吹走。孫祿堂跳下車追到草帽后再追汽車,司機還沒意識到有人跳車,他就已經(jīng)回到車上?!?/p>

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先生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孫祿堂晚年,正值列強環(huán)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在外侮面前,孫大義凜然,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zhàn)的俄國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又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搏擊高手的聯(lián)合挑戰(zhàn),可想其神威。

10、武林高手——郭云深

郭云深(1820~1901),直隸深縣馬莊人,家不富足,力食四方,兼訪名師,聞劉曉蘭先生名氣,便訪至易州西陵,也拜孫亭立先生為師練八極拳,住在劉曉蘭先生處,這樣劉曉蘭先生與郭云深先生成了八極拳門中的“譜兄弟”。孫亭立先生見郭云深學拳已成,便讓他也去山西李老能那里學形意拳。郭云深到山西太谷以同鄉(xiāng)之關系拜見李老能先生,說明來意,并將八極拳中的剛猛猴拳和梨花大槍演示給李老能先生看。

李先生見郭云深所練手法靈速、氣勢嚴整而神氣活妙,遂收為弟子。當時李老能以租種菜園為生計,郭云深幫助灌田、耕耘,一應事情非常勤快,深得老能先生的喜愛,便傾囊相授,郭十二年后藝成。后來因鏟除惡霸,犯了人命官司,被關進監(jiān)牢,仍苦練功夫,由于項上有枷,腳上鐵銬的緣故,練就了只能邁出半步的絕技——半步崩拳,所以,后來郭云深名揚大江南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

郭云深在當時武術界很有聲望。他的練拳,靜如泰山,動如飛鳥。如遇不測之事,只要耳聞目見,不管對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有一次郭云深想試試自己的功夫,讓五個壯士各持一木棍,其一端頂住郭云深的腹部,郭云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開外。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tǒng)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jīng)》一書。郭云深在北方數(shù)省教授學生多人,晚年隱居鄉(xiāng)間,七十余歲而終。

11、武林高手——葉問

作為一代武術宗師的葉問其實個子很矮小,身高僅1.63米,身材瘦削,他是世家子弟出身,頗注重儀容清潔,喜穿深色長衫,即使平時也身著深色中式短裝。葉問從不喜歡像其他的武師一樣,一身“身穿精武裝,腰束紗帶,腳踏精武靴”的打扮。他如果上街,人們往往把他當成是“當鋪里的掌柜”或是“私塾的教書先生”,絕對不會想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師葉問。

葉問,本名葉繼問,于1893年出生于廣東佛山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葉問在上學讀書之余,愛上了傳統(tǒng)武術,葉問七歲時,拜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

詠春拳是少林嫡傳武功之一,屬于南拳派系,相傳起源于清朝中晚期,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之武術大師五枚師太創(chuàng)立,后傳與嚴二及嚴詠春父女,嚴詠春原籍廣東,少而聰穎,行動矯捷,磊落有丈夫氣,她對這種拳術進行了進一步發(fā)展,因此這種拳術以后也因嚴詠春的名字而被稱為“詠春拳”。所謂南拳北腿,詠春拳就是中國拳術的南拳之一,它是一種集內(nèi)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術,也是一套非常特別的功夫,因為它基本上只有三套拳法,非常簡單直接。詠春拳立足于實戰(zhàn),長處在于貼身近攻,它拳快而防守緊密,攻守兼?zhèn)洳⑶易⒅貏側岵?,氣力消耗小,可以用最小的力量發(fā)揮出最好的攻擊效果,是南拳中最具實用性和技擊性的拳法之一。在很多功夫片里,我們都能看到主角苦練木人樁的情景,包括成龍的經(jīng)典《玻璃樽》和前不久剛剛上映的新片《奪標》。而在各門各派的木人樁訓練里,詠春木人樁可謂是獨樹一幟。詠春木人樁的練習可使人的肢體受到?jīng)_擊力和反作用力的鍛煉,并著重練習拳腳的硬度,從而在攻擊時收到“無堅不摧”的效果。

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贊的高徒,他與葉問的年齡相差幾十歲,葉問跟他學武時陳華順年事已高,所以以后葉問常常稱呼師父陳華順為“華公”,陳華順自從收了葉問為徒后,以后就沒有再收過任何弟子,葉問成為陳華順的關門弟子。陳華順見葉問聰穎過人,勤奮好學且善于思考,對他極為喜愛,當時陳華順的兒子不太爭氣,曾經(jīng)偷了父親藏在枕頭箱底下的藥書和武術書到當鋪換了六十兩銀子,陳華順知道后非常生氣,贖出書后馬上把書送給了葉問。陳華順在教給葉問詠春拳時,他的大弟子、葉問的大師兄吳仲素常常在一旁協(xié)助,將詠春拳奧妙向葉問逐一指點,葉問因而武技大進。六年后陳華順染病不起,臨終前特意囑咐大弟子吳仲素好好照顧葉問,幫助葉問完成詠春拳學業(yè)。吳仲素為人豪爽,受師父所托,對師弟葉問更是盡心盡力照顧。陳華順逝世后,葉問又隨吳仲素苦練三年,武功比以前更大有進步。

葉問十六歲時奉父命離開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于圣士提反學校。在此期間,經(jīng)同學介紹,他認識了“南海拳王”梁贊的次子梁壁,跟隨梁壁深造詠春拳近四年,梁壁將其父的武術精妙之處盡傳給了葉問,葉問的武技得以突飛猛進。

葉問返回佛山后,長期從事軍警教拳和私人教拳工作,他廣泛結識佛山武術大家,經(jīng)常與武術界各門交流切磋,又不斷得到高人指點,使詠春拳技能臻入化境,被譽為第二位梁贊。

在日軍攻占佛山后,葉問的過人功夫,早被日本憲兵隊聞悉,就準備邀請葉問擔任日本憲兵隊的武術教練,葉問不愿為日本人效力,更不愿因此成為“漢奸”,就拒絕了日本憲兵隊的邀請。日本憲兵隊隊長在盛怒之下,指派武術高手與葉問比武,事先講明,如果葉問被打敗就要聽命差使,葉問在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比武,日方派出的武術高手身材高大,葉問擺出詠春樁手,目視對方一言不發(fā),誘敵深入,對方搶先出手,以箭標馬進迫,葉問隨即變前鋒的樁手為耕手,耕去對方箭,并同時轉身跪馬,拿正對方前腿之后膝位,迫使對方突然失去重心,對方雖未中招,卻是敗相畢露,葉問也及時收招,說了一聲“承讓”跳出比武場地,真是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比武后的葉問,擔心激怒日寇,就暫時離開了佛山,暗中卻幫助地下抗日組織開展各種抗日工作??谷諔?zhàn)爭勝利后,葉問因身懷絕技,應邀進入縣政府刑事單位任職,擔負追捕盜賊劫匪等工作,曾親手偵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路升平戲院內(nèi)親擒劫匪,頗得上級賞識,以后,葉問又擔任過廣州市南區(qū)巡邏隊長等職務。

1949年,56歲的葉問經(jīng)澳門來到香港,經(jīng)朋友介紹,于次年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nèi)傳授詠春拳術,以后葉問又在九龍汝州街、利達街、李鄭屋村、大埔道、大角咀、通菜街、大道東大王廟、青山道興業(yè)大廈等香港多處地方設館授徒。在此之前,詠春拳基本上是一種家庭式的教學方式,各詠春高手只是將拳藝傳傳授給自己的子女甚至族人,不但傳人很少,而且流傳范圍也比較小,詠春拳除了在佛山以及廣東部分地區(qū)外,在其他廣大地區(qū)并不為人所知,像葉問這樣開設拳館大規(guī)模授藝,在詠春拳創(chuàng)立以來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后來的二十多年間,葉問一直致力于推廣詠春拳,使詠春拳得以在香港、臺灣及世界各地得以發(fā)揚光大,以后李小龍赴美國發(fā)展,創(chuàng)辦“振藩國術館”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又使得詠春拳聲名大噪。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葉問在眾弟子的協(xié)助下,先后在香港創(chuàng)立了詠春體育會和葉問國術總會,奠定了詠春拳傳播、發(fā)展的基礎。他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對詠春拳術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1972年12月,葉問在香港病逝,享年79歲。

12、李小龍 一生都是個傳奇

李小龍原名叫做李振藩,自幼學習詠春拳,后前往美國求學發(fā)展,畢業(yè)于華盛頓大學哲學系。自創(chuàng)截拳道,融合東西方武術技擊的優(yōu)點和長處。擊打速度恰似閃電一般迅疾,令對手防不勝防,具有很強的實戰(zhàn)技擊性。尤其擅長雙節(jié)棍和連環(huán)腿。多次在擂臺之外的非正式場合與西洋、日本以及泰國的搏擊高手交手過招,屢戰(zhàn)屢勝。

在鳳凰衛(wèi)視拍攝的《李小龍》紀錄片中,對其一生做了簡要的回顧。李小龍僅3個月大就在舊金山當?shù)嘏臄z的粵語片 《金門女》中亮相。 1948年,李小龍以李鑫的藝名,客串參演了俞亮導演的《富貴浮云》。除了演電影外,李小龍還酷愛跳恰恰舞,少年時期曾獲全港恰恰舞邀請賽冠軍,在港期間曾以教授名拳師邵漢生恰恰舞,來換取對方教他中國拳法。

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電影是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片中飾演一個從好變壞、從壞變好的孤兒,獲得一致好評。 1959年5月,由于常與人爭斗以致學習成績不佳,家人將他送往出生地美國。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鴻》是其赴美求學前的最后一部粵語片。

李小龍對中國電影業(yè)有著巨大的貢獻,在香港的3部半電影,3次打破空前紀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紀錄,李小龍隨即風靡東南亞。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斗》總票房達到2.3億美金。在泰國曼谷拍攝《唐山大兄》時,秒殺泰拳王察爾·鋪。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5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1970年,李小龍確實轟動了整個西方。

然而,1973年7月20日的猝然去世,使他沒能實現(xiàn)自己對家庭的諾言。

13、“六合神槍”李書文(1862~1934年)

武功:八級拳、劈掛拳、六合大槍

影響:據(jù)真實史料記載,一生比武從未落敗,花甲之年猶能下場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wèi)官,最后一個弟子劉云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蔣介石侍衛(wèi)隊教官和警衛(wèi)。而與劉云樵同時跟李書文學八極拳的李健吾,做過主席的警衛(wèi)?!兑淮趲煛分袕堈鸢缪莸慕巧耙痪€天”原型可能就是劉云樵和李健吾的混合體。

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一生為人光明磊落,疾惡如仇。他以登峰造極的精技純功,鎮(zhèn)邪惡,御外侮,以武揚威,譽滿海內(nèi)外,是中國武術史上記載最靠譜的外家絕頂高手。幼時首拜八極五世傳人張景星為師,習練八極拳三年。后拜在師伯黃士海門下習練大槍六載。練槍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的境地,在家鄉(xiāng)有“槍癡”之稱,他的六合大槍進入化境,功藝俱佳。有人形容李之技藝高深:千斤墜可壓趴烈馬,大桿子可挑起石礅子,大槍可扎蒼蠅而窗戶紙不破。

李書文功夫精純,最講究“藝貴專精”,他追求的武術境界,就是如何自我強大并戰(zhàn)勝對手。他說:“交手過招必須三者具備,即-有力降無力,快打遲迅雷不及掩耳,招打不知出奇不意。”是以一生鏖戰(zhàn),但幾乎從未落敗,他之所以不像孫祿堂一般落下“無敵”美名是因為性格太直,且喜較技,被諸多同行所不喜,加上缺少武德,過招必傷人,所以惹下很多恩怨,當然被人謠言中傷,故意貶其武功,其實他的功夫絕對不遜于孫祿堂,更是外家第一高手。在花甲之年與人比武仍戰(zhàn)無不勝,還能槍扎李景林將軍岳父的保鏢“楊大爺”,崩肘撩陰碗震死“黑旋風神手”李振波,鐵掌擊斃北京挑戰(zhàn)二高手。

武林中有句話叫做“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的威猛可知一斑。李書文教徒弟,總是現(xiàn)場教學,有來比武的,李讓弟子、徒孫在旁邊觀看他動手過程,然后讓弟子、徒孫下場比武,他現(xiàn)場講解,由此可見李的王者霸氣。其開山弟子霍殿閣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曾于1927年帶弟子霍慶云赴天津張園與日本武士較量,二人皆一招勝敵,溥儀大喜,連稱中國有能人,旋聘霍殿閣為他的武術教師兼侍衛(wèi)長,直至奔赴長春建“偽滿洲國”都一直伴隨左右,后因霍太過為溥儀爭面子,屢次打敗日本武士而被日本人所忌,才于1937年罷免其職。

14、“宮猴子”宮寶田(1870-1943年)

武功:八卦掌

影響:先師承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弟子尹福,后董海川覺得天資難得,遂以親授武功?!兑淮趲煛防镎伦逾缪莸膶m二,其父正是宮寶田。年輕時其武功和勇名就已上達天聽,27歲時被光緒帝召入宮,先后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近身侍衛(wèi),清廷最后一任大內(nèi)侍衛(wèi)總管,加封四品帶刀侍衛(wèi)。

字少灤,膠東乳山市馬石店鎮(zhèn)青山村人。其年少時貧困往端王府里送米,業(yè)余跟隨王府眾人學藝,因其天資卓越,被師父尹福認定是習練八卦掌的奇才,被帶至師祖董海川面前夸獎,董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詳,連聲說:“難得,難得!”再三叮囑尹福著意培養(yǎng)。據(jù)說尹福每天要發(fā)給寶田一個木碗,汗水滴不滿木碗,練功不能停止。五年后,因其勤學苦練,武功長進很快,被董海川相中,親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成為正宗八卦游身連環(huán)掌的第二代傳人。

庚子年間,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宮寶田護駕逃往西安,由于辦事得力,時任大內(nèi)總管的他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賞識,欽賜“黃馬褂”一領。但后因清廷勢頹而遁于家鄉(xiāng)17年,1922年復出,受聘于張作霖。傳說初見面時,張見其身材瘦小,貌不出眾,疑其武功有詐。宮寶田窺透張之心思,愿與比試,遂退二十步外請張以槍擊之。號稱槍法百步滅香火的張作霖連射兩槍,皆未擊中,正欲尋覓再射時,卻聽宮寶田在其背后說:“我若想要大帥的命,恐怕不用大帥轉頭了。”張佩服至極,旋委其為東三省巡閱使兼奉軍總教練。1928年黃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隨同行的宮寶田聞訊后甚是悲傷,后在張學良撤出東北時,告老還鄉(xiāng)。

抗戰(zhàn)期間,轉戰(zhàn)膠東的八路軍將領許世友曾登門拜會,學習八卦掌精義。晚年宮寶田收徒極重人品,授拳時注意武德熏陶,灌輸愛國思想,其得意弟子王壯飛潛心隨其學藝十年,1949年后成為大陸八卦掌第三代宗師。另一愛徒劉云樵(號笑空,也是李書文的得意弟子,現(xiàn)居臺北市))武功已入化境,成為臺灣正宗八卦掌和八極拳大師。

15、“鐵腳佛”尚云祥(1864年-1937年)

武功: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

影響:年輕時曾為清朝大總管李蓮英護院十年,后在其師李存義設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軍軍長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練士兵“血戰(zhàn)喜峰口”痛殺日寇長中華志氣。武林中有句話叫做“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一代宗師》里四大拳派里剛柔并濟的形意拳就是他這一門派的。

字霽亭,山東樂陵尚家村人。幼習外家功力拳,壯年比武不幸落敗,而改拜師從形意拳大師李存義,改練內(nèi)家拳法。李嫌他個小“像個小糖瓜”,不肯收納,激得他發(fā)誓說:“糖瓜雖小,卻要讓它崩牙”。遂下苦工勤練,其功夫技藝很快在同門師兄弟中出類拔萃。李師甚喜,傾囊教授。尚云祥練功亦愈加癡迷刻苦,竟疏忽了自己的營生,造成生活拮據(jù),買雙鞋都很困難,只能赤腳練功,日久足掌竟堅硬如鐵,一次練拳時勁發(fā)踩碎腳下青磚,遂被武林同仁贈雅號“鐵腳佛”。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李存義帶領弟子至山西避難,尚云祥隨師西行。李帶領尚云祥至其師叔伯處拜訪,并兩次拜訪戴氏心意六合拳,進行交流。尚云祥因此拳藝大進,形意拳門下少有匹敵,甚至得到師叔祖郭云深的欣賞,親自傳技。在郭云深的指導下,尚云祥學成了日后最為人稱道的三項絕技:大桿子,半步崩拳,及丹田氣打。尚云祥醉心武學,此后又在北京家中,獨自練習了十年,終于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最后自創(chuàng)“尚氏形意拳”,獨步武林。

武林中傳聞形意大師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這個贊辭也可原樣用在后進之秀尚云祥身上,而且尚不僅崩拳厲害,其腿功更讓人稱道,藝成后大小比武百余次從未落敗,但為人極其謙和,從來都不以勝者自矜,對待門人也是寬厚隨和,武林中名聲極佳。在《箭士柳白猿》和《倭寇的蹤跡》導演徐皓峰整理的武林舊聞輯錄《逝去的武林》里,尚云祥的傳人李仲軒就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追憶自己在北京跟隨尚師學武的經(jīng)歷,書中記載了一件趣事:尚云祥教李站“混元樁”,李半天不得其要領,此時尚云祥說了一句非常奇怪的話:“你抱過女人沒有?”就是這句令人大窘的話,卻使李仲軒隱隱約約有所感悟,渾身一松,尚云祥便笑說:“對了!”

16、“武當劍仙”李景林(1885---1932年)

武功:武當劍法、楊氏太極拳

影響:晚年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強化振興民族精神,促使蔣介石成立“中央國術館”。曾是奉軍著名軍事將領,直奉戰(zhàn)爭后僑居上海,黃金榮和杜月笙都要給足面子,曾在國民政府里收過多名政要為徒,政治上影響最大。

字芳宸,號“廣古川”,河北省棗強縣人。早年畢業(yè)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從楊氏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建侯,和楊澄甫是至交,并于少年時在關外偶遇恩師劍俠宋唯一,被授武當劍法。平生最嗜武學,直至中年,軍務繁忙之中尤遍訪名師,向太極高手孫祿堂、八卦高手賈鳳鳴學習拳法和劍法,鉆研極深,并將武當劍法發(fā)揚廣大。李景林曾是張作霖麾下奉軍第一方面軍司令,最為驍勇善戰(zhàn)的軍事將領,后因直奉戰(zhàn)爭引咎辭職,定居滬上。

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吁了一年多,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要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為了拉攏一位奉軍高級將領,又可收買一點人心,蔣介石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請李景林建立“中央國術館”并任館長。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李景林出任常務副館長,并開始掀起了一波全國學習武術的熱潮。

為推動學武潮,李景林欲于1929年春辦一個“全國打擂比賽”,苦于沒有資金。他雖曾為奉軍高級將領,也曾擔任省長,卻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當時他在上海的生活開支已很難維持,更無能力舉辦大賽。經(jīng)過反復思考,李景林決定采取下策,走一步“險棋”。在一次與黃金榮、杜月笙二人的敘談中,李景林表示要請他們幫忙舉辦“全國打擂比賽”,并請他們每人資助五萬大洋,黃杜兩人開始有點勉為其難,李見狀拔出手槍放在臺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們是有名的‘大流氓’,這次我恢復本色,當回‘大土匪’,要劫持下你們兩位流氓。”說完哈哈大笑,面無人色的黃杜兩人直得連說好商量。

關于他真實的武功,坊間說法紛紜,有人說他位居高位,所以才能暴享大名,因為其部下喜歡在外面吹噓其文治武功,加上因為身居高位,民間的練武者不敢貿(mào)然跟其比武,或者能戰(zhàn)勝他也裝作落敗借機討好李景林,所以才有其神話般的不敗傳說;也有人說他的武功深不可測,傳說他和李書文交過手,且是唯一用兵器挫敗李書文大槍的人,不知是否以訛傳訛。總結來說,他確有推動國術的首功,單這點來論,他就足以名列青史。

17、“臂圣”張策(1866-1934年)

武功:通臂拳、太極拳

影響:比武時曾一招就撂飛張作霖的警衛(wèi),張作霖最倚重的貼身保鏢,張學良的恩師,太極五行通臂拳之祖。

字秀林,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qū))。自幼習練家傳戳腳、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后機緣巧合學得五猴通臂拳。十二歲離家進京,拜楊式太極拳傳人楊健侯習練楊式太極拳二十余載。壯年后又得“祁家門”傳人王占春授通臂拳,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王占春去世后,張策又得一韓姓老道指點練功,悟徹通臂和太極奧秘,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奧妙,將太極拳融于通臂之中,為創(chuàng)造“太極通臂”拳種之第一人,一改太極拳柔化剛出、沾衣發(fā)力的技擊特點,使通臂拳的技擊變成了硬化柔出,沾衣發(fā)力的嶄新風格。

張策成名前異常刻苦,常年是三更起床,身穿鐵坎肩,穿每只二十幾斤重的鐵鞋練功,故成名后被武術界譽為“臂圣”和“鐵鞋”,分別形容其通臂拳和腿功的厲害。他和孫祿堂交情甚好,張策對孫總是以侍兄之理相待,孫也對其武功很是欣賞,經(jīng)常與其切磋拳理。張策曾于1924年被張作霖請到沈陽做保鏢并教其兩個兒子,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死后,張策便任奉天國術館任副館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回到北平,任教北平國術館。1933年夏,中央國術館在南京籌備第二屆國術考,主辦者誠邀張策赴南京任副總裁判長,張策到任并于考試后即留中央國術館任教。

張策除了精技擊,更精刀法。著名武術家吳圖南在他的《國術概論》中稱贊到:“…山、陜、燕、趙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與之較者,刀必落地……。著者于民國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于首都,暢談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見之晚也。于是由吳鑒泉介紹,而拜先生之門。只因時間倉促,僅學刀法之應用,未暇及于拳、劍、槍。至今憶及之,未嘗不五中悵然也?!?/p>

18、“最后的鏢王”李堯臣(1876~1973年)

武功:三皇炮捶、太極拳無極刀

影響:京劇武生宗匠楊小樓為演《安天會》(即《鬧天宮》),曾向他請教猴拳;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亦向他學劍術。29軍副軍長佟麟閣曾特聘他教部下大刀,喜峰口一役,“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讓其無極刀法從此天下聞名。

河北冀縣人,是民國武術名家中最長壽之人,年近百歲方逝。年輕時走鏢為生,18歲進北京八大鏢局中歷史最久,聲譽最著名的會友鏢局。入鏢局后即拜三皇炮錘外,又學十八般兵器,及水上、車上、馬上功夫,同時還練躥房越脊、飛檐走壁和飛鏢暗器等功。李堯臣在會友鏢局前后計27年。1921年,經(jīng)營了300年的會友鏢局解散了,李便在天橋水沁亭開設“武術茶社”,繼續(xù)倡導武術。

李堯臣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經(jīng)歷了前清、北洋、日偽、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時期,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表演過八仙慶壽劍;教過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演《安天會》(即《鬧天宮》)中的猴拳動作;亦教過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霸王別姬》中的舞劍手法;他開過北平名聲鼎盛一時的“武術茶社”,也主持過名聲赫赫的“北京精武體育研究會”;他在擂臺上擊敗過日本拳師;解放后,他年已古稀,還在懷仁堂為新政府班子作過精彩的武術表演。

但他一生中最自豪的卻是應29軍副軍長佟麟閣之邀教授其部下用大刀臨陣殺敵,當時29軍槍支彈藥極缺,高層沒有辦法只能尋找武術名師教授普通士兵白刃作戰(zhàn)。李堯臣根據(jù)戰(zhàn)刀的特點,結合無極子路刀練法,創(chuàng)編出一種套路,起名無極刀。這趟刀實戰(zhàn)性很強,揮舞起來,既可當?shù)杜?,又可當劍刺,大大增強了士兵白刃?zhàn)本領。在長城要隘喜峰口戰(zhàn)役中,二十九軍將士充分發(fā)揮了大刀的作用,追殺日軍六十余里,砍殺敵人數(shù)百名,繳獲大炮十八門,成為當時極為振奮全國抗戰(zhàn)士氣的事跡。

19、武林高手——楊露禪

楊露禪自幼好武,因家貧,迫于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干活。這藥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忠實可靠,又聰明能干,便派他到故鄉(xiāng)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家中做工。適逢陳長興借陳德瑚家授徒。楊心中十分羨慕,有心拜師學藝,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陳不收自己。他雖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學藝心切,便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

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陳發(fā)現(xiàn),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yè)余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經(jīng)小說家的藝術加工,如民國初年有人所編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等,也由此衍化而來。宮白羽武俠小說《偷拳》和由此書改編的電影《神丐》以及最新熱播電影《太極1》和《太極2》,就是根據(jù)上述楊露禪學藝故事虛構創(chuàng)作的。

楊露禪正式拜師后。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先生所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xiāng)永年教授太極拳,后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于健身。后經(jīng)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并發(fā)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nèi)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nèi)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后來,楊露禪的次子楊班侯(1837—1892)傳楊式小架太極拳于滿族人全佑(1834—1902),全佑之子鑒泉后從漢姓吳,他將父親傳授的楊式太極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點是:重神靜,長柔化,馬弓步時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時,寧靜而不忘動,架式大小適中,動作緊湊柔和,神志舒靜。在社會上流傳后,被世人稱為“吳式太極拳”。

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這種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的。以后,楊式又派生出李式、吳式太極拳,因而在太極拳界楊式顯然是執(zhí)大旗地位的。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

20、人稱"猛張飛"——許世友

許世友(1905年~1985年)提起新中國開國將軍之一的許世友,大家都知道他是河南新縣人,有一身響當當?shù)奈渌嚕趹?zhàn)場上常常身先士卒,掄起大刀奮不顧身地沖鋒陷陣,人稱"猛張飛"。可是有誰知道,許將軍的這一身武藝與虎膽是從哪里來的呢?

許世友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少林將軍",答案就在這里。不錯,有的讀者已經(jīng)猜到了,許將軍確實在少林寺待過,并且一待就是整整8年的時間。他在16歲下山以后參加革命時表現(xiàn)出來的過硬功夫與過人膽識,以及貫穿戎馬生涯與生活始終的異常剛勇的作風,毫無疑問都是拜這段經(jīng)歷所賜。

無獨有偶,曾與許世友將軍共事于南京軍區(qū)的副司令員錢鈞中將,也有5年在少林寺學武的經(jīng)歷。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星河中,少林寺走出一位上將一位中將,關于他們習武的故事至今還在軍隊與民間流傳??梢韵胍?,與少林寺的特殊關系,影響他們的不止是體魄和意志,他們的整個生涯也被罩上了一層濃厚的傳奇色彩。

許世友1905年出生于新縣,現(xiàn)在河南與湖北交界的大別山區(qū),關于他為什么去少林寺,具體原因似已難弄清楚。一種說法是許世友家境貧困,兄妹7個,父母實在養(yǎng)活不了他們,就在逃荒的路上,把許世友送到了少林寺;另一種說法是,許世友的祖母生過一場大病,久治不愈,他的父母便求菩薩保佑,許愿如果老人病好就送孫子出家信佛。后來,老人病好了,世友就被送入了少林寺。第三種說法流傳最廣,說許世友受當?shù)匾粋€地主的兒子的欺負,兩人打起來,許世友失手打死了他,就逃到少林寺里避禍。

許世友進少林寺的時候才8歲,但窮人家的孩子自小就養(yǎng)成了勤奮的好習慣,又能吃苦,因此很招師父們喜歡。許世友的法名叫做永祥,他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師父們端茶倒水,鋪床疊被,掃地抹桌,雖然有時事情干不好免不了受師父們責怪,但他依然十分快活,因為師父們天天都教他練習武功。

許世友都練些什么功夫呢?平時,只要忙完了雜活,他就按照師父的安排站樁、摔棍、跑立磚、插沙、運氣、打梅花樁等等。許世友練功十分刻苦,不怕流汗不怕流血,又因為是打小練習,因此長進很快,練就了過硬的功底。據(jù)說,他臂力過人,刀槍劍棍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在一同習武的人中相當出眾,只要他不帶練功用的"重身"沙袋,寺內(nèi)數(shù)米高的圍墻幾步開外就能飛跑躍上;運足了氣,三寸多厚的大方磚一掌就能擊碎。與此同時,師父們經(jīng)常給他講"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武僧抗倭等故事,使他自小就形成了義氣豪爽的性格和匡扶正義的愿望。

轉眼間8年過去了,許世友覺得自己功夫學的已經(jīng)可以了,也非常想回家與親人團聚,就辭別師父與師兄弟們下山而去。臨別時,很多人來送,許世友十分不舍,決定把名字永祥改為"釋友",取一輩子做釋家的好友之意。大概是后來嫌"釋"字筆畫太多,又改成了許世友。

許世友在1926年參加了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南征北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29歲就當上了軍長,解放后任南京軍區(qū)司令員。在他的軍旅生涯中,少林功夫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他在紅軍生涯中就5次參加敢死隊,打了很多硬仗,每次都是身先士卒,舞著一把大刀沖在最前面。如果沒有真功夫,想畢沒有人敢這樣,即便敢,也未必能從血雨腥風中闖過來,許世友也是因此得了個"少林將軍"的美譽。

解放后,許世友的功夫雖然再難有用武之地,但他卻堅持勤練不忘。據(jù)說,在他南京的家中擺滿了刀槍劍棍等冷兵器,院子的大樹上吊著沙袋,他也常常象戰(zhàn)時一樣,每每聞雞起舞,活動拳腳。許世友一生,身體都很結實,象座黑鐵塔。他于1985年秋去世,享年八十歲。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