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神算劉伯溫?zé)灨桀A(yù)言背后的驚人之謎

2017-02-08 10:38:0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在中國 5000 年的歷史里,出現(xiàn)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圣人、賢人,雖然這些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唯獨一類人卻并不常見

在中國 5000 年的歷史里,出現(xiàn)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也出現(xiàn)了很多的圣人、賢人,雖然這些人數(shù)不勝數(shù),但唯獨一類人卻并不常見,甚至是這個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種。這類人,我們稱之為神人。

何為神人?通曉天機,擁有像神一樣本事的人。這種本事就是:洞徹天機、 經(jīng)天緯地、神機妙算、未卜先知……

如果您熟悉歷史的話,在歷史這條長河里,中國只有六個神人,六個通曉天機的人。這六個人分別是:西周開國元勛——姜太公,戰(zhàn)國不老的傳說——鬼谷子,漢朝首席功臣——張良,三國第一謀臣——諸葛亮,大唐第一軍神——徐茂公,以及元末明初本書的主人公——劉伯溫。

作為這六大神人之一的劉伯溫,他是否像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一樣,不僅才華橫溢、料事如神,還擁有呼風(fēng)喚雨、預(yù)知未來的能力呢?

還別說,劉伯溫真有這個本事。

話說,公元 1368 年某一天的早上,明太祖正在殿內(nèi)吃燒餅,他才咬了一口,便聽到內(nèi)監(jiān)傳話道:“國師劉基劉伯溫,請求覲見?!?/p>

太監(jiān)話音未落,朱元璋突然心想:“都說劉伯溫能神機妙算,好比諸葛孔明再世,不妨今日好好地測試他一番?!庇谑?,朱元璋把燒餅藏在了碗中,這才召見了劉伯溫。

君臣禮畢,等劉伯溫坐定后,朱元璋立刻問道:“先生深明數(shù)理,可知碗中是何物?”

劉伯溫馬上掐指論算,第一時間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依臣之見,這碗中乃燒餅是也。”

一聽這話,明太祖驚嘆道:“我朝之中,有如此博學(xué)異人之國師,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分?!彪S后,借著這個燒餅,雙方展開了一次愉快的會談。

這個問題,就是朱元璋百年之后,大明王朝到底是一個什么樣子的世界。

于是,在這種背景下,劉伯溫那永載史冊、預(yù)知未來的《燒餅歌》,就這樣孕育而出了。

朱元璋問道:“天下后世之事若何?朱家可長享否?”

劉伯溫回答:“吾主萬子萬孫,何足問也?”

朱元璋問道:“自古有枯榮,世間無朽物,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

劉伯溫回答:“天機泄露,臣罪非輕?!?/p>

朱元璋問道:“朕今賜你無罪,但說無妨?!?/p>

劉伯溫謝恩,隨后立刻攤開筆墨,他寫了三首詩:

燕子不日飛入京,永享山河樂太平。豪杰更起文墨輩,英雄奉旨看還鄉(xiāng)。

北方胡虜害生民,御駕親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云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復(fù)故舊,云開邊日照邊疆。

劉伯溫的這三首詩,看似簡單無邊,實際上卻蘊含了三段未來的歷史:

第一首詩,燕子就是燕王,指的是朱棣要謀朝篡位,建立一個永樂王朝。

第二首詩,為了驅(qū)除韃虜,明英宗御駕親征,結(jié)果皇帝兵敗被俘,明朝也差點亡國。

第三首詩,雖然大明經(jīng)歷了“土木堡之變”的慘敗,但還是勝利了,明英宗也回來了,大明王朝也重開了國運。

聽到這里,朱元璋迫不及待地問道:“此時天下若何?”

劉伯溫回答道:“天下大亂矣。”

朱元璋憤怒道:“朕之天下,有誰亂者?”

劉伯溫繼續(xù)作詩一首,回答道:

天下饑寒有怪異,棟梁龍德乘嬰兒。

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zhí)綍r。

老練金龍精壯旺,相傳昆玉繼龍?zhí)谩?/p>

任用閹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在這首詩中,“棟梁龍德乘嬰兒”指的是太監(jiān)張敏把皇子藏在后宮以躲避萬貴妃的殘殺;“長大金龍?zhí)綍r”指的是明孝宗即位后大明中興;“老練金龍精壯旺”指的是明武宗不務(wù)正業(yè),就知道吃喝嫖娼;“相傳昆玉繼龍?zhí)谩敝傅氖峭馄菝魇雷诩次?,直系皇族就此斷絕。

最后兩句,劉伯溫指的“閹人”,不言自明,正是魏忠賢。而他手下的八千徒子徒孫,正是導(dǎo)致大明王國的罪魁禍首。

得知大明局勢不妙后,朱元璋繼續(xù)問道:“八千女鬼亂朕,天下若何?”

劉伯溫繼續(xù)作詩道:

忠良殺害崩如山,無事水邊成異潭。

救得金龍真骨肉,可憐父子順難當。

這里指的是,在東林黨的保護下,雖然皇權(quán)沒有旁落,但可憐那“一月天子” 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他們?nèi)加⒛暝缡帕恕?/p>

一聽這話,朱元璋好奇地問道:“兩子接連隕,莫非是爭奪國本乎?”

劉伯溫回答:“非也。”隨后作詩道:

遷南遷北定太平,輔佐帝王有牛星。

傳至六百半夢至,豈有玉宇得心驚。

此言一出,朱元璋還挺高興,說我大明還能相傳六百年,朕心足矣。那么,大明王朝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樣子的呢?

劉伯溫答曰:

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至此天下未已。

崇禎皇帝上吊,順治皇帝進京,大可見,劉伯溫這首臨時興起的《燒餅歌》,居然完整地預(yù)測了大明王朝的歷史,并且最終講到它亡國,這太令人拍案驚奇、不可思議了,而這里面的預(yù)言故事,更是比西方《諸世紀》里面的還要神,還要準!明王朝就此結(jié)束。

當然了,咱們也要清楚地知道,這種所謂的預(yù)測,不過是后人的假托之作,或者是他們的造神運動罷了。其實早在唐朝的時候,李淳風(fēng)、袁天罡編寫的《推背圖》,就跟劉伯溫的《燒餅歌》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那么,在真實的歷史中,劉伯溫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到底會不會法術(shù),有沒有預(yù)知未來的能力呢?

對于這個問題,真相只有一個??上У氖牵^不是你想象的那一個。

翻看劉伯溫一生,這個自幼聰明、少年得志的奇才,他在蒙古人當政期間, 一心光宗耀祖、建功立業(yè),且根本無心造反。哪怕在 25 年的時間里,劉伯溫三起三落,他也要出山繼續(xù)當官,勢要跟這個腐朽、沒落的王朝共存亡。

那么,歷史上的劉伯溫,是一個以拯救蒼生為己任、推翻暴元的“拯救者”,還是一個屢教不改,只是一門心思想當官發(fā)財?shù)摹肮倜浴蹦兀?/p>

至正二十年(1360 年),在輔佐朱元璋后,劉伯溫開始運籌帷幄、屢建奇功,他提出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這一基本國策,徹底為朱元璋找到了勝利的方向。

然而,在滅掉天下豪杰、輔佐朱元璋登基稱帝后,劉伯溫的地位卻一落千丈,他先是被朱元璋猜疑,隨后被小人挑唆攻擊,最后慘敗回鄉(xiāng)了。

即使這樣,這個無功高震主之嫌、無擁兵自重之禍、一心歸隱山田的劉伯溫,他卻無法像張良、范蠡那樣,悠然自得、頤養(yǎng)天年。僅僅過了一年,劉伯溫就被朱元璋強行召回京城,最后客死異鄉(xiāng),還留下了一個千古死亡之謎。

一個能掐會算、未卜先知的劉伯溫,最后連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他到底是一個“博通經(jīng)史、于書無不窺”的智者,還是一個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個被命運垂青的“庸人”呢?

也許,等閱讀完這本書,知道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劉伯溫后,你就會知道這個答案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