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的墓碑何以超出規(guī)定高度?徐達是怎么撕的
一般來說,在古代是極端講究君臣之禮的。據(jù)《明史》記載,功臣歿后封王者,陵前神道碑“身高九尺,廣三尺六寸”,也就是說,像徐達這樣的臣子,墓前的碑只可高3米,而建成后的徐達神道碑顯然遠遠超過這個標(biāo)準(zhǔn),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們知道,徐達 (1332~1385), 明朝開國軍事統(tǒng)帥。字天德。漢族,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初朱元璋為郭子興部將,往歸之。從南略定遠,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為軍鋒之冠,后為大將,統(tǒng)兵征戰(zhàn)。吳元年,為左相國,拜大將軍。
徐達死后,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鐘山之陰,配享太廟、功臣廟,位皆第一。徐達死后備極哀榮,由此可看出,一直到死,朱元璋對他都是極其器重,故有野史認為的朱元璋為殺害功臣而以“賜蒸鵝”毒死徐達之說,就是不能成立的“傳說”。透過史料,我們不難得知,徐達的墓碑之所以會超過高度,是有其深刻內(nèi)涵和充足理由的?!睹魇贰ば爝_傳》說:“御制神道碑文”,說的是:此碑文為朱元璋親自撰寫。既然皇帝親自動手寫碑文,自然不能與普通功臣的墓碑同等待遇,有些特殊也是可以理解的。
徐達墓位于板倉,現(xiàn)存神道碑一塊、石馬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武將一對、文臣一對。最引人好奇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徐達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兩千余字,記載了徐達的生平功績。不過,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徐達的碑竟然高過皇帝的碑。 據(jù)測量,這塊碑通高8.95米,是明朝功臣墓碑中最大的一塊,而位于鐘山南麓、明孝陵重要組成部分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與之相比,卻要矮一些。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位于大金門正北七十米處,碑文為朱棣親自撰寫,以記錄其父朱元璋一生光輝事跡。對于明代帝王來說,其重要性當(dāng)然要遠遠超過徐達墓神道碑。但此碑碑高卻只有8.78米,比徐達墓神道碑矮了17厘米。而且,“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立于永樂十一年,此時,徐達的碑已經(jīng)樹立起來,臣子的碑怎么能高過皇帝的碑呢?一心要表達孝心的朱棣怎么會犯了這么一個“大逆不道”的錯誤呢?這個謎底,就需要后人多多研究和探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