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裕固族的名勝古跡介紹 裕固族的文化瑰寶

2016-06-07 16:26:4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許三灣城堡故址 “許三灣城堡故址”在甘肅高臺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戈壁荒漠里,東距駱駝城廢址約5公里,西距草古井城廢址5公里。為漢唐故城

許三灣城堡故址

“許三灣城堡故址”在甘肅高臺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戈壁荒漠里,東距駱駝城廢址約5公里,西距草古井城廢址5公里。為漢唐故城。平面呈方形,東西66米,南北84米。門開南垣中,寬7米,加筑甕城。城垣保存完整,基厚8米,上厚3.5米,殘高8米,夯土版筑。城四隅筑角墩,上有建筑物遺跡。南垣殘留馬面。城西約1公里處有墓群,范圍較大,墓冢密集,排列整齊,大小相等。1958年當(dāng)?shù)厝罕娫诔侵惺占~箭頭和五銖、大泉五十、貨泉、開元通寶等古錢幣1噸多,銅印刻陰文篆書“部曲督印”一方。此城可能是古代抵御異族騷擾、保障絲綢之路暢通、把守駱駝城的前哨陣地。

千佛洞

千佛洞:在文殊山前山里。為文殊寺石窟之一,開鑿于崖壁半腰。建于北魏,為支提窟??咄馊_間窟檐為清末重建??呖诟?.68米,深3.82米,寬3.94米,窟內(nèi)高3.64米。平面呈方形,中心柱直通洞頂,寬2米,基壇以上每面分丙層開佛龕,圓拱形龕口,上加寶珠形龕楣。塑像為后代重修,壁畫多被涂沒??唔斃L伎樂飛天壁畫,右壁上部繪賢劫千佛,中部為說法圖,兩旁是菩薩像,下部繪供養(yǎng)人行列,色彩鮮麗如新。

千佛洞

文殊山石窟

文殊山石窟:在文殊山山谷中。洞窟大多分布在前后兩山崖壁上,現(xiàn)存窟龕十余個,多已殘破。千佛洞、萬佛洞兩窟較為完整,相距100米,均屬北魏支提窟。萬佛洞在千佛洞北,比千佛洞大,平面近方形,有中心柱的早期洞窟,似與千佛洞同期開鑿。塑像雖經(jīng)后代重修,作品尚有保持早期塑像藝術(shù)風(fēng)格者。壁畫色彩妍麗,風(fēng)格典雅。

焉支山

焉支山

焉支山也作胭脂山、燕支山,一名刪丹山。在甘肅山丹縣城東南50心里處。因山石赭紅似胭脂而得名。綿延祁連山和龍首山間,是山丹河(弱水上游支流)與石羊河的分水嶺。天然林區(qū),面積15萬畝。水草豐美,宜于畜牧。冰雪融化,清流緩緩而下,匯集成渠。山下綠草如茵的馬營草場灘,是久負(fù)盛名的牧場。解放后,辟為山丹軍馬場。山坡上原有哥舒翰修筑的寺廟,早毀。山下西北有霍城遺址,據(jù)傳是漢大將軍霍去病屯兵之處。當(dāng)年霍去病出臨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毙倥Q夫人為閼支,借音寓意,可知此山之見重于匈奴。又匈奴族無文字,此一歌謠,口頭流傳,是我國文學(xué)史中的珍品。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